在孩子的心目中,幸福是什么?

在孩子的心目中,幸福是什么?


9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的孩子们把写有自己心愿的“小手印”贴在了墙上。然而目标满足后的放松,并不一定是“幸福”。 张驰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王婧 陈杰


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超越自己就是赢、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这些是9月1日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为中小学生送出的《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根据教育部发出的通知,昨天,全国中小学生要以“幸福”为主题上“开学第一课”。上海不少中小学校也以各自特殊的方式开展了“幸福”教育,诠释何谓“幸福”。

在昨天光明中学的开学典礼上,学校请出了三位同学与大家分享对“幸福”一词的理解。高三(1)班樊奕枫同学说,幸福是一种愉快的感觉,它源于生活的积累,需要每个追求幸福的人自己去捍卫。而在高二(3)班项安琪同学眼中,可以与同学在一起,团结一心,一起努力,便是幸福。作为新生代表的高一(8)班罗意同学则是对暑假中军训时师生其乐融融的幸福深有感触,更愿意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创造与收获更多的幸福。


该校校长穆晓炯表示,“幸福”应该是每一位师生的追求,而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对幸福的感受肯定各有不同,进行幸福教育,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到自己身上已经获得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学校的探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因为老师们发现,仅仅抓教学,学生未必会感到幸福。”

穆晓炯表示,以往老师计算学生平时成绩时,就是简单地将平时测验成绩相加求平均值。这种评价模式过于简单,过于看重分数,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提升。昨天,他当即宣布了新学年的一条“幸福举措”——弱化学生的分数因素,强化学生的表现因素,将把学生听课情况、作业情况、答疑情况的考核纳入到平时成绩中,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昨天,一师附小的开学第一课也是关于“幸福”。学校推出了“校园十大新闻人物”,告诉学生们除了学习成绩,做很多事情都可以获得幸福感。比如,这十大新闻人物里,有学生是利用假期慰问了红军老爷爷,有学生是在家里亲手酿制葡萄酒。副校长周云燕说,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不能靠简单说教,言传身教的感受更为真切。


[问卷调查]

五年级学生的“幸福”定义

“在你的心目中,幸福是什么? ”“你觉得现在自己幸福吗?”“你认为幸福的事情是什么事?”“你认为不幸福的事情是什么事?”这是晨报记者昨天针对黄浦区一所小学五年级55名学生做问卷调查的四道题目。

面对这四个问题,几乎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写在纸上,多数孩子都把答卷当作自己的“小秘密”,唯恐邻桌同学看到。也许是不用具名的关系,孩子们的回答都没有经过修饰或加工的痕迹,表露着他们真实的想法。有几个孩子特别兴奋,写完还在教室里大声喊出自己的“幸福”:“我觉得每天开心就是幸福”,“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

调查结束的时候,有两位同学忙不迭地交上问卷,脸上还带着神秘的微笑。一个女学生在问卷中写道:幸福的是“和小猫睡”,不幸福的是“被猫抓”。她说:“在家里,猫是我比较好的朋友,是我生活中比较好的伙伴。”而另一个学生在问卷上认真地写道:幸福的是“在空气新鲜的森林里”,不幸福的是“在地球哭泣时”。

■关于“幸福是什么”

21位学生都回答“拥有爸爸妈妈的爱”,这也成为孩子心中对“幸福”主要的含义。其余还有“学习进步”、“每天开心”、“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收获成功”之类的答案。

■关于“你觉得幸福吗”

49名学生认为“幸福”、“很幸福”或“非常幸福”,只有2名学生回答“不幸福”,另2名学生回答“还可以”,1名学生回答“一般”,1名学生的答案是“一半幸福对一半不幸福”。

■关于“幸福和不幸福的事情”

周末、放假、过年、过生日、和父母一起去公园……这些都被学生们列入幸福的事情,因为终于可以“玩”,不用学习。而孩子们心目中的“不幸福”比较集中,有11名学生把“被老师或家长批评”列为不幸福的事,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0%,比例高,其次是“做作业”。


孩子幸福的十件事

●过年

●过生日

●和爸爸妈妈旅行

●和老爸一起钓鱼

●睡觉

●打游戏

●在空气新鲜的森林里

●刚和父母吵了一架,接着他们就来安慰我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等我和朋友去吃饭

●只要是玩,就幸福

孩子不幸福的十件事

●被爸爸妈妈骂

●被老师批评

●做作业

●考试考得不好

●爸爸妈妈合伙打我

●爸爸出差

●在地球哭泣时

●爸爸妈妈都不在

●受冤枉

●不能玩游戏

[记者手记]


孩子的“幸福课”怎么上

晨报记者 沈凤丽

2亿的中小学生被要求在开学首日一起上一门叫做“幸福”的课,其实就是请来明星、老师、学生做一档类似春晚的节目,大谈感恩、乐观、自信。有人甚至称赞今年央视品牌栏目《开学第一课》别具匠心,大有创新。教育部还事先发通知,要求全中国的中小学都要看,早上没看的,晚上回家看重播。看也就罢了,一些学校还要求写700字的观后感。开学第一天,郁闷的孩子们更加郁闷了,“幸福”从何谈起。

孩子的幸福,可想而知,除了玩,还有什么?我2岁多的儿子,每天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去沙坑玩沙子。而我15岁读中学的外甥,每天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不用去上学。孩子天生都是 “好学狂”,但是,现在却都在厌学。让一个“好学狂”变得厌学,中国的老师们做到了。

在哈佛大学有一门备受欢迎的选修课,叫做“幸福课”,讲课的是年轻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儿。他是这么定义“幸福”的——“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他的讲课中提到——“学校,是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觉得开心而有意义的事情。 ”按照他的定义,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是应该可以获得幸福的,但是我们没有。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不幸福?在我们的调查中,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是孩子们认为不幸福的事情。孩子幸福感的获得,很多都依赖于成人。可是,在与孩子谈“幸福”之前,大人们先要给自己上一堂“幸福课”,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 ”“我幸福吗? ”

成人的世界总是在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把目标满足后的放松,误认为是“幸福”,而忽略了眼前。所以我们灌输给孩子的幸福观也是如此:现在好好上课,将来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可是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这只是“幸福的假象”,真正的幸福一定是持久的,来源于内心的,体现着人的优势和美德。

让一个孩子幸福,我们该做的,就是给他创造能够让他真正幸福的环境,让他有喜欢的课上,让他有喜欢的书看,让他有喜欢的地方可以玩,让他有真心喜欢的人去爱……

而这些显然不是这堂 “幸福课”能做到的。


幸福布道者泰勒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感觉不到痛苦:精神病人和死人。所以,能体会到痛苦是件好事,说明我们至少还活着,精神正常。允许你自己做个性情中人,接受所有的负面情绪吧。”哈佛大学备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泰勒·本—沙哈儿在诠释“幸福”时,先谈起“痛苦”。

在泰勒看来,人性本身就包括了各种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快乐、嫉妒、满足、郁闷……“看看小孩子们,他们总是前一分钟哭后一分钟笑。我们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特地去回避那些负面情绪,非要时时让自己快乐积极不可呢? ”泰勒说,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但他的幸福课不是武林秘笈,不会让你听过后就突飞猛进,追寻快乐需要勤奋的实践和努力。

更多关注:广州中小学辅导我猜你还喜欢:广州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广州初中辅导班|广州高中辅导班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