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怎样做好有效数学教学

1

怎样做好有效数学教学

怎样做好有效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但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效果不佳。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1、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探索的内容,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完成。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怎样做好有效数学教学

2、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那里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用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2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4、及时反馈,不断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确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3

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传授新课要做到“栩栩如生”

用直观教具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课堂提问,也是活跃课堂的一个途径。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都有差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要鼓励教学创新,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创设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如在做练习时可创设出“习题向前冲”、“快乐大闯关”等快乐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获取知识。同时,“闯关”等这些形式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求“胜”欲,从而主动地完成一次次自我挑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讨论,对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巩固新课要做到“回味无穷”

根据新课的内容,通过做游戏、动手操作、竞赛等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来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保持课堂气氛活跃的手段。总之,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是活跃课堂的前提。可开展评比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我重视小组活动,经常开展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习,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小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但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其形象、具体的一面。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角的测量”一课时,如果单纯地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设导语,引导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中,其开始部分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吸引学生注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比例尺”时,就对学生说:“我们现在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城市间的距离、河流的长度、楼房的高度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产生了求知的欲望,从而自主地去学习、探求,并努力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当然,导语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成功地使用这门艺术,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力和熟练的教学技巧。

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运用新颖有趣的故事,成功地把他们吸引到了教学情境中来,使之兴趣盎然,并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求之中,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便用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来加以引申: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去看望大师兄孙悟空,可巧悟空不在,猪八戒便让20只猴子去摘桃子来吃。20只猴子摘来130个桃子后,为了便于分配,猪八戒用除法算式130÷20=13÷2=6(个)……1(个)来计算,然后,他对猴子们说:“你们每人吃6个,我是叔叔,所以只吃余下的这一个。”猴子们都非常高兴地拿着桃走了,猪八戒吃了个饱,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悟空回来后说:“孩子们,你们都上当了,你们的八戒叔叔不止吃了一个桃子。”猴子们听了都抓着脑袋吱吱乱叫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算算八戒叔叔究竟吃了几个桃子?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并找出了原因。

三、巧妙质疑,发展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新颖的方法设疑,使学生一开始就有疑而问。由于孩子天性好奇,他们一旦对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思考,从而提出质疑,并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我们要倡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但设疑要做到有目的可循,而不能盲目地问,要把学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此外,问题要深浅适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他们才敢大胆猜想、推理,从而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到新知的探求中。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怎样做好有效数学教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