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制作电影特效

电影特技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旨在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给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那么如何制作电影特效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制作电影特效
如何制作电影特效
1、前期拍摄
使用电影摄像机、数字高清摄像机、数字BETACAM、DVCAM、DVCPRO等各种专业摄像机,配合摇臂轨道车灯光等辅助设备,拍摄出精美的画面 。
2、后期制作
使用3Ds MAX、MAYA、SOFTIMAGE等工作站软件制作片头动画,高级非编工作站进行画面剪辑,音频电脑工作站进行录音、配音;再加上广播级字幕系统、特技系统使制作出的影片达到预期效果 。
3、简单流程
1、撰写方案:全面、概括的介绍企业。
2、写脚本:将方案内容进行分镜头,搜集相关的视频、音频素材。
3、根据脚本进行拍摄内容。
4、设计制作片头。
5、后期编辑:剪辑、配音、配乐、字幕、特技转场,全成VCD或DVD。
4、复杂流程
1、拍摄前准备:
制作脚本( Shootingboard )、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员试镜、演员造型、道具、服装 …… 等有关广告片 拍摄的所有细节部分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以寻求将广告创意呈现为广告影片的最佳方式。
2、第一次制作准备会:
PPM 是英文 Pre-Product Meeting 的缩写。在 PPM 上,制作公司就广告影片拍摄中的各个细节向客户呈报,并说明理由。
3、第二次制作准备会:
经过再一次的准备,就第一次制作准备会 (PPM1) 上未能确认的部分,制作公司将提报新的准备方案,供客户及广告公司确认。
4、拍片前最后检查:
在进入正式拍摄之前,制片人员对最终制作准备会上确定的各个细节,进行最后的确认和检视,以杜绝任何细节在拍片现场发生状况。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场地、置景、演员、特殊镜头等方面。
5、拍摄:
按照最终制作准备会的决议,拍摄的工作在安排好的时间、地点由摄制组按照拍摄脚本 Shooting board 进行拍摄工作。为了对客户和创意负责,除了摄制组之外,通常制作公司的制片人员会联络客户、有关创作人员等参加拍摄。
6、冲洗作业:
就像拍照片之后需要洗印一样,拍摄使用的电影胶片需要在专门的冲洗厂里冲洗出来。
7 、转磁:
也叫作 Film-to-Video Transfer ,冲洗出来的电影胶片必须经过此道技术处理。
大片里的影视特效如何制作
在影视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被称为影视特效(也被称为特技效果)。 电影摄制者利用它们来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简单,只是利用它们来让电影更扣人心弦。那么,影视特效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就来简易说一下~
在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微型模型,例如:人、妖怪、建筑物等各种,来实现电影中特效的需要。伴随着计算机图形计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效的制作速度和质量有了巨大的进步,制作者可以在电脑在完成更细腻、真实、震撼的画面效果,比如可以使用Maya软件来制作风雨雷电、山崩地裂、幽灵出没、异形、房屋倒塌、火山爆发、海啸等用实际拍摄或道具无法完成的效果,也可以使用Maya软件制作仿真的角色,例如:精灵鼠小弟中的老鼠,冰河世纪中的松鼠、星球大战中的Yoda大师等等。
关于流体、粒子、刚体、柔体、抠像等常用特效流体是基于动力学计算的,可以产生真实的流体运动效果。流体可以模拟雾、火焰、烟、云、水等效果。粒子是动力学的一部分,而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用来描述物理世界物体的运动方式。粒子在制作特效时是非常有用。 粒子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制作水花、火焰、沙尘、烟雾等等。比如用来表现船在海上航行与海面产生飞溅的水花,人站在甲板看到海里的鱼群,那些鱼群可以通过粒子来完成,先是得到粒子类似鱼群效果的运动路径,再让每一个粒子去替代不同类型的鱼模型,这样可以在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上放一个鱼上去,得到群集动画的效果。
刚体则可以使三维软件中的物体模型参与动力学的解算(理解为电脑计算),比如我手上一个物体掉到地上,在地上弹跳的过程,其实动画师可以根据运动规律的理解,去手动的定义这个动画过程。
但如果是有无数碎块掉落相互碰撞的效果,比如说有一面墙,一个炮弹打过去飞沫四溅,这一系列复杂的运动过程由动画师逐一完成,工作量非常庞大,这就需要把物体碎块模型转化为刚体,转化为刚体就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动力学解算,通过解算得到仿真的运动。 柔体,简单说柔体就是柔软的物体,在Maya将通过动力学的解算,使物体得到柔软的运动,例如:衣服、国旗、有弹性的皮肤、窗帘或者是会随风飘动的毛发等等。
抠像,属于后期特效部分,抠像就是抠素材,去除实拍素材中的多余部分。比如我们在看电影时经常看到很壮观的场景,有一个人站在山上,在远处火山爆发,火光冲天,实际上拍的时候一般找不到这种景观,这就需要做后期处理。我们经常在电影花絮中看到,演员站在以蓝色或绿色布为背景的前面进行拍摄,这样使前景角色和背景之前产生颜色差异,由制作人员将蓝色或绿色拍摄区域抠掉,然后再通过电脑图形技术将特效场景与拍摄人物合成在一起,得到真实的震撼效果。
特效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三维特效,二是后期特效。两者在特效领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相铺相成。三维特效很容易理解,即通过三维软件技术,制作三维相关的内容。后期特效指通后实拍内容、照片素材和三维软件渲染的素材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效果。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熟知后期特效,可以帮忙制作人员在三维制作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想法思路和解决方案。有些效果可以在三维中完成,也可以后期下完成,而有些效果只能在后期下完成。如果制作人员熟练掌握后期特效和三维特效的应用,可以选择一条最好的制作方案,在高效率情况下追求最好的品质。
Maya和相关软件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 现在在电影特效制作领域,应用Maya软件的用户群很多,Maya非常适合团队合作,其制作流程比较科学先进。在一个团队中,Maya可以根据实际的制作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它提供了很强大的流体、粒子、刚体等系统,再配合Maya周边的软件和插件就更强大了。例如RealFlow强大的流体软件,Renderman渲染器在电影制作中使用广泛,属于顶级渲染器。
在后期软件方面,有很多不错的软件可以选择,其功能都很强大。
推荐是Fusion,因为Fusion与Maya结合的很完美。Fusion有三维功能,其中有:物体动画、相机动画、纹理、点云信息和粒子,这些都可以和Maya交互相兼容。特效制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一些跟踪软件,跟踪软件就是将实拍素材作反求,求出当时摄像机的运动轨迹,使三维或后期的内容与实拍素材无缝结合,例如:电影《加菲猫》中,电脑制作的加菲猫与拍摄场景结合。跟踪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视特效制作流程
①在项目执行周期的把控上:要有一个十分有效率的执行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物力、财力,更高效的完成项目制作。首先,在资方或导演那边取得上档时间、项目结束的时间;然后,考虑时间、制作的现实情况,把项目做一个拆分、归类;之后,把关键性的、制作难度较大的部分先启动起来;并且,跟资方、导演做一个项目方案、效果的有效沟通;最后,在方案、效果确认之后,开始大批量的制作。虽然这样会在前期花掉一些时间,但好处就在于前期是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成本的;也能相对快的节省时间成本确定执行方案和效果;接下来,再让后面的人加入到制作中去。优化项目制作流程,不仅可以清晰的知道所花费的成本、时间、具体搭建了什么,还可以缩短整个项目的制作周期。
②把概念的东西、抽象的东西落到画面上:包括气氛、场景、大的场面、人物、建筑……具象画面的出现是影片制作团队在合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涉及到沟通过程。上百人的项目,或者是更大一些的两三百人的项目,是需要有一些实在的辅助沟通的工具的。比如说,设计图、气氛图、分镜图,它们的功能都不一样,有些是来看物料的分布、有些是看颜色、有些是看效果或者是动态的走位......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助力于项目执行的沟通媒介。
③能做到前面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前面,(三维资产、MP...):为后面减少点压力,前期多准备。在大基础上再进行团队的调配,根据每个人的素质水平,去做有效的分工、管理;把控好质量和周期,发挥团队的最大优势,高效的完成工作,同时很好的控制与节约人力成本。
大片里的影视特效如何制作
④在质量方面:赶周期不能降低画面效果,制定环环相扣的质检制度,制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效果都严格把控,效果不好的镜头在早期测试时就能被发现,从而改进制作方案,不会把问题留到最后,无法弥补;没有达到团队内部认可的作品,是一定不要拿到客户面前展示的,为了保证呈现出好品质,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尽量做到最好。根据不同项目进行流程的微调,在导演和投资方之间寻找最好的平衡点,把控时间和成本,为每部影片量身定做专属的制作流程。
⑤在团队协作、沟通的时候,难免还有一些疏漏,这就需要再磨合。提升团队的应对手段、思考方法,把事情想的足够长远,以体现到团队协作的优势。(不仅是遇到问题,就解决这个问题)
⑥合成:处于视效制作最后环节,做完就能看到效果。制作过程中,画面的真实性占主导,部分镜头是需要创意性的。无论是需要制作的动画、还是最终合成的画面色调、气氛,都是需要配合实拍画面素材的;假设说拍摄现场的灯光受限没能达到预期,那么就需要在既有的环境下去做调整,要让整体环境、光亮、气氛合理、协调,这属于在既有的技术工作下需要去做的创意性的制作。
好莱坞电影特效如何制作
R&D(研发):在大型特效电影制作中,研发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很多效果的实现都要新的工具,这些工具就需要研发部门的研发了,要么它们能够增强现有工具的功能,要么是之前没有过的新型工具。电影特效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不断推进视觉的真实感及表现能力,也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的研发。研发部门的构成以科学家、程序员、数学家为主,为现有的特效制作软件,比如Maya、Nuke等提供插件,或者是一些独立的软件。比如,在《返老还童》中为了制作出假以乱真的虚拟人物的面部表情,研发部门依据面部编码理论开发了新的面部表情动画控制插件,安装于Maya面板下,再比如《阿凡达》因为大量采用表演捕捉的虚拟角色动画方式,在捕捉现场使用了新开发的虚拟摄影机能够观看到初步合成的效果。
技术试验:技术试验阶段是向投资方、制片人、导演等展示特效制作部门的整合制作能力,或者是某种新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或者是效果的影像风格等。这个阶段要使得客户相信他们所需要的效果是可以完成的,通常由经验最丰富的艺术家或者技术人员来完成技术试验片。
概念设计:这个阶段导演会集合美术指导、摄影指导、特效指导等影片重要创作人员集体商定,具体实施由概念设计师完成,概念设计将以精美细致的彩绘图像来呈现影片的视觉风格,有时场景概念设计、角色概念设计、动物概念设计、植物概念设计、机甲概念设计、武器概念设计等等各需要在该领域精通的人士。这个创作过程会经常反复,以尽量减少实拍及制作中的曲折。等概念设计完成后,也会衍生出精细的制作图用于计算机三维模型,实体模型的制作。
分镜故事版:分镜阶段和概念设计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等概念设计完成后进行,此时的分镜故事版和实拍电影的功用相同,用于拍摄制作流程安排的初步指导。在制作视觉预演故事版(动态故事版)的时候,这个分镜故事板也可以精简。
模型制作:模型的制作在前期制作阶段开始,分为实体模型和数字模型,现在的大型特效电影需要低面数的模型用于视觉预演故事版的制作。概念设计后衍生的制作图或者美术部门提供的实物是进行三维制作的标准,有时某些雕刻艺术家也会脱离概念部门而直接进行实体模型的制作,用于虚拟角色、重要道具等的制作提示或扫描。实体模型由三维制作人员制作出数字版本来。数字模型会制作出不同的面数级别,精细的高面数模型用于最终渲染,中级别模型用于动画,低面数模型用于视觉预演。
视觉预演:视觉预演即动态故事板,系使用三维软件将整个剧本或者手绘分镜故事板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导演可以更加直接的预见到摄影机的调度方式、布景情况等,更加有利于指导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视觉预演由动画师以低面数模型制作,会调整不同的版本以供导演选择。现场拍摄会严格执行视觉预演确定的构图,运动等,但通常会有很大的出入。
参考图片、资料:参考图片、资料来源于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美术置景为实拍部分搭建的场景或者选择的实地场景,及服装、道具、小模型等。另一个是拍摄现场在拍摄的同时获取的相关资料。特效制作部门需要在开机时配合传统拍摄方式进行现场拍摄指导,由视觉效果指导率领的团队完成这个任务。视觉效果指导要为获得正确的能够进行后期加工的影像负责,除了提供建议,还需要撷取资料,比如用于建模的参考图片、纹理绘制、打光的参考以及为数字绘景拍摄的资料等等。这些视觉参考信息将对特效制作极为有利,原则是只多不少。除了图片,还需要记录的是某些用于后期制作的关键数据,比如场景的尺寸、镜头跟踪的辅助点信息、镜头的焦距、光圈等等。
三维模型扫描:除了图片资料的收集,还需要对关键场景、道具、演员等进行三维扫描,有时对演员的扫描会在现场拍摄完成后进行,但涉及演员档期的问题,通常在拍摄期间进行。三维扫描通常使用精密扫描设备(还有种基于图像的建模方式,不需使用三维扫描仪)进行高精度模型的扫描,这种模型不能直接使用,会由建模人员继续加工,制作出用于预演、动画、渲染的不同版本。
高动态范围环境贴图拍摄:在图片资料的获取时,有一种重要的能够用于渲染软件的'基于图像的照明'的环境贴图需要拍摄,即高动态范围环境贴图。使用鱼眼镜头或者金属反光球多角度拍摄,在修图软件中展开并拼接成全景图,需要进行包围曝光拍摄低动态范围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
底片扫描:现场拍摄完成后,按照实拍电影的制作工艺进行冲洗、转磁、声音制作等环节,这些环节与特效制作同时开展,不再对前文所述的内容重复了。当导演及剪辑师确定镜头后,底片扫描文件交由特效部门开始特效制作。大部分电影会扫描成2K(2048x1556)的分辨率的LOG图像格式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图像细节。如果是使用数字摄影机拍摄,那么数据文件需要进行转码处理,转换成适宜特效加工的格式。
画面初级校色:画面初级校色指将扫描好的底片文件或者转码好的数字底片文件进行初步校色,以使得镜头与镜头间的色调、曝光度等能够衔接。而影片的创作性质的调色将会在影片的特效制作完成后由摄影指导及调色师在调色车间进行。画面初级校色只不过是为特效制作服务的。
画面修复:此项针对胶片拍摄的项目,因胶片的冲洗是化学工艺,难免会出现脏点、划痕、灰尘等痕迹,在进入特效制作系统前,需要专门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脏点进行画面的修复。有些电影项目还会进行降噪,以降低胶片或者数字摄影机拍摄的文件的颗粒度。
装配:装配的过程需求技术极为复杂,要求装配师深刻理解运动的物理过程及运动各部分间的相互影响。比如动物体的装配需要处理骨骼的层级关系、肌肉、皮肤的相互影响。骨骼装配完成后由动画师进行测试,必要时需要反复修改并添加新的控件来得到更好的效果。
动作捕捉:对于特效电影,动作捕捉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在《阿凡达》之前,动作捕捉以形体动作捕捉为主,通常用于中远景的虚拟角色演员的动画制作,或者如恐龙、大猩猩等怪物生物的动画制作。比如《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人群,《蜘蛛侠》中在空中弹跳的蜘蛛侠,及《金刚》中栩栩如生的大金刚,后来《返老还童》尝试制作高度仿真的人物的面部表情,达到假以乱真的地步,动作捕捉的技术开始朝着被詹姆斯.卡梅隆称作“表演捕捉”的方向前进,在《阿凡达》的拍摄中,为了制作出更加逼真的人物面部的动画,使用专门的摄像机拍摄人物面部表演,记录图像用于动画的制作。
运动跟踪匹配:镜头跟踪在底片扫描完成后即应开始,首先做的是镜头轨迹反求,使用诸如BOUJOU、PFTRACK等三维跟踪软件,在拍摄现场记录的镜头的参数此时就派上了很大用场,通常软件的默认跟踪功能不能应付高难度的镜头运动,还需要跟踪人员的手工的参数调整或者使用新开发的针对项目的跟踪软件。精确的镜头跟踪完成后,摄影机轨迹会被送入三维软件或二维合成软件。除了镜头轨迹的反求,还需要进行物体(角色、道具等)的运动轨迹跟踪,比如如果要给汤姆.汉克斯的脑袋上安装一对三维制作的犄角,就需要对镜头中的汤姆汉克斯的身体运动做跟踪,并把他的运动数据赋予三维犄角,这样才能使得二者的运动匹配在一起。
模型动画:动画是将装配好的虚拟元素按照叙事的需求进行动态表情、形体运动、物理运动等的制作。虚拟元素代指角色、生物体、机械装置等。动画师使用中级精度的模型进行,这种模型既能让动画师做到足够的精确,又能防止过多的面数细节带来的工作速度减慢。动画调整完成后,通常不需要带有光影材质的渲染,直接用灰色的模型动画向导演、特效指导等人展示即可,动画的调整过程也会修改多次。
效果动画:效果动画系指使用模拟方式生成的动画,包含三个大类:粒子、刚体柔体动力学和流体。进行各项模拟除了需要反求出的虚拟摄影机外,还需要包含动画好的虚拟元素所处的三维场景,这些都是进行模拟的基础。比如,要制作某个人着火的镜头,就需要先制作一个人物角色的粗略模型,并调整出模型动画,这样进行效果模拟的人员就可以利用模型作为发射火焰的发射体,而且这个低面数模型同时也为渲染出的火焰动画提供了遮罩,以为后面更为精细的合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纹理贴图:模型需要纹理贴图才能呈现出真实感,纹理贴图的范围不只是包含色彩细节,还有置换贴图、法线贴图等用于增强模型形体细节的贴图。贴图需要经过动画师的测试,以修正扭曲、拉伸等问题。此时收集的图片资料就派上了用场,材质师会利用这些图片按照模型拓扑结构绘制固有色、高光贴图、反射贴图、凹凸贴图等,贴图的分辨率要足够大,有时甚至达到8K像素以上才能在摄影机靠近模型的时候不出现问题。
材质受光研究:这一阶段将综合材质、贴图、光照来研究模型渲染后呈现出来的观感,比如高光属性、反射属性、粗糙度、透射度、发光度等等表面细节。模型赋予材质后经过渲染要和实际的物体极为接近,达到“照片级”渲染水平。如果自然界不存在该模型,比如怪物,那么材质人员就需要和导演、视觉效果指导来决定该物体应该呈现的观感,材质部门通常需要和研发部门密切配合研究某种新型材质或改进现有材质。
打光及渲染:在动画及材质调整好后,灯光师开始为虚拟场景进行灯光设置及渲染。高动态范围贴图会在这一阶段使用但通常需要添加额外的数字灯光以达到更高的真实度。灯光师会为一个场景或一个模型的渲染进行分通道渲染,并会在底片数据文件上做初步的合成测试,及至效果达标后,分层渲染的文件会提交合成部门进行合成。
遮罩分层Rotoscoping:实拍画面需要仔细的分层,以使的虚拟合成元素能够不露痕迹的添加入实拍画面中去。比如需要一段真人演员和机器人的打斗,在实拍时只有真人演员在布景中进行表演,对于这种素材就需要Rotoscoping处理,遮罩制作人员会逐帧按照真人演员的轮廓绘制遮罩,这样真人演员就和背景分离了,然后就可以将三维软件制作的机器人添加进入了。有些镜头在蓝绿幕前拍摄,这种方式得到遮罩更加容易,所以在特效电影中蓝绿幕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很多情况下没有办法使用蓝绿幕,那么只好在后期逐帧的绘制遮罩了。
元素实拍:全部使用CG软件进行自然物质的模拟未必是个好主意,像烟、水花、灰尘等等,如果使用在黑背景、蓝绿幕前拍摄进行获取的方式或许更好。除了这些,有些使用小模型制作的道具、局部布景也可以使用实拍来获得。这些元素由特效制作部门下的特效摄影部门进行实拍获取,在经过若干项目后,会组建起来一个素材库,这样制作人员就可以轻松的获得这些元素而不必为如何用程序来模拟它们而费脑筋了。
合成:合成是特效镜头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有其他部门的工作成果将在此时整合。合成师将利用合成软件的各项功能以使各个CG元素真实自然的合成在一起,不能显露合成的痕迹。合成师要充分了解镜头和画面的构成原理。数字绘景师的工作也隶属这个阶段,他将利用其他部门提供的CG元素结合拍摄现场获得的图片资料进行背景的绘制。合成工作完成后,镜头将送交特效指导或导演进行商讨及交流,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很多次。
输出:最终的输出要使用和底片扫描文件(或数据转码文件)同样的格式,特效镜头要和实拍无特效镜头整装后提交给数字中间片校色部门进行统一校色,后续工艺和实拍电影相同。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