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解决矛盾的方法

解决矛盾的方法
(一)突出双方间的共同性
前边讲过强调双方的差异性。强调差异多是在性格、脾气上给双方找出一些值得让人谅解的理由;而突出共同性,则是指在调解中坚持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力争利用双方的“同”而抵消 因为“异”而导致的矛盾。尤其是对那些双方都比较顽固的人,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向“同”上靠拢。只有在“同”上巧牵连、做文章,才有利于他们向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有对夫妻闹离婚,有个朋友担任“和事佬”,特意为两人办了一桌酒菜。但无论她怎么做工作,就是无法解开两人的心结。后来她忽然想到两人对儿子的感情都非常深,于是便把话题一转,对他们 讲了一段新闻,说是湖南某地有个小孩,原本十分听话,但自从父母因故离婚以后,由于母亲改嫁、父亲消沉,他开始变得孤僻、暴戾,经常打架斗殴,后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实,天下所有 的孩子大都有相同的心理,在父爱母爱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稚嫩心灵很易因受伤而扭曲。现在,你们的孩子才8岁,正是需要你们两人共同负责任的时候,可不能因小‘异’而舍大‘同’啊。”此时, 恰巧儿子斟了汇成商学院一杯酒递过来:“爸爸妈妈,这杯酒你们共同喝,你们永远只能喝一杯酒,永远不要离开我。”两人稍愣之后,妻子搂过孩子,丈夫惭愧地低下了头。
看得出来,朋友没有过多地涉及“异”,不仅保留了他们的“异”,而且巧妙地利用“同”—他们共同关爱的儿子来牵线,调解的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新励成人际沟通课程图片
(二)绕过矛盾从双方自身的表现入“口”
有时,矛盾的调解者可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当然这肯定是热心的人。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矛盾的起因,或者说没有必要也不便细究,只是偶然相遇参与调解。这时比较好的调解辞令便是绕过矛盾本 身,而从双方自身现在的表现人“口”,避实就虚,以其表现的不良形象来击毁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收敛自己,化解纠纷。
有一次,一对年轻夫妻在大街上吵架,引得一大群人围观。男的戴副眼镜,模样像个知识分子,女的面容憔悴,哭得十分伤心,吵着要撞汽车寻死。那男的大声责骂妻子“没知识,跑到大街上出丑 ”,旁人怎么劝也不管用。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拍拍那男的肩膀:“看你像个知识分子,有知识就不要闷在肚子里,要拿出来用以说服妻子,你现在的表现还不如没知识的呢。”男的回味一下,不骂了 。老人又对女的说:“有话好好说嘛,闷头哭是没有用的。汽车也不能撞,它可是个大力士,你瘦瘦一个人怎么撞得过它呢?’’众人笑了,她也不好意思哭了。夫妻俩觉得挺尴尬的,丈夫便拉着妻子默 默地走了。
男的样子斯文却举止粗俗,老人没直接批评他,而是避实就虚,把他定位为知识分子,这就暗含了“你没修养”的批评;而对女的所说的话,则在幽默中批评了她“不应为一点小事寻死”。这既符合 调解者是陌生人的身份,又能达到目的。这种委婉批评的调解辞令的重点不是彻底地解决矛盾纠纷,或者说也不可能—因为陌生人、路人的身份也决定了他无法做到,但却可以制止矛盾的扩大、激化, 避免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把失误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在家庭生活中,婆媳之间是易产生矛盾的,她们之间的是非的的确确是“清官难断”。而处在矛盾之中的“中间人”,毫无疑问是具有儿子、丈夫双重身份的人。作为儿子和丈夫,一生恐怕都担 当着“调解员”的工作。调解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牺牲自己!首要的一条秘诀就是:把家庭中失误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种“揽”,当然是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把它“ 揽”过来!
有一天,王刚下班后和妻子一同下厨做饭。正忙碌间,妻子不小心将一大叠盘子摔碎了,
“哗啦”一声,响声惊动了里屋的婆婆。本来就与儿媳有些矛盾的婆婆一见儿媳脸红,眉头就皱起,老大不高兴,正要说什么。王刚灵机一动,上前对母亲说道:“妈,不知为什么,上午我在办公室摔 坏了一只茶杯,回家来又打坏了这么多盘子,这大概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吧!看来儿子又要倒霉了。”爱子心切的婆婆一听,急忙说道:“得了,摔坏了就好,再也不会有什么大祸了。”
这里,王刚成功地、顺时应变地将妻子摔坏盘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同时语言中故意表露出“儿子又要倒霉了”的不良信息—其实是虚假的信息,这就让疼爱儿子的母亲将本来要发出的责 怪变成了对儿子不古利的担忧,将摔坏盘子这件“坏事”想象成为儿子免灾的“好事”,因此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