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话说太多的坏处

  话说太多的坏处

  对一个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多看多听少开口。那么,多看,看什么呢?多听,听什么呢?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而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你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构思一番,如何把他们写到作品里去。这样,你就有了绵绵不绝的灵感。与此同时,你的社交圈也围绕着文化人拓展,以了解文坛的新动向,免得别人已经将作品写出来了,你还去花一年半载写一个过时的东西,这样可确保你的作品始终有新意。

  假如你想做生意人,方法也是一样的,思考每个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并以生意人作为主要交往对象。久而久之,你的智慧将是金光闪闪,你将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听别人的经验之谈,老于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乖?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人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其实,不论他人地位高低,知识深浅,但他的专业经验,总有一部分可供你去学习。向甲学一点,向乙学一点,把别人片段零星的经验、知识渐渐组织起来,连贯起来,就能形成一套独特的武功秘籍,并助你打下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古今智者,莫不以此成大器。所以孔子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什么少开口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当你急于开口时,就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

话说太多的坏处

  第二个理由是,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

  俗话说:“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很难有什么出息。

  特别爱说话的人为什么最不可能受重用呢?

  1.一个人特别爱说话,说明他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经常因情绪伤害理智。试想,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么事?

  2.一个人整天叽叽喳喳的,总得有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有限,不知道那么多趣闻逸事,也没工夫读书,不可能天天给你讲世界名著。说来说去,无非东家长西家短,拿别人的隐私、缺点当佐料,煲成一锅大杂烩。对这样的人,谁敢跟他交心交底呢?

  3.无论是谁,若想被人冠上“可爱”“可敬”“可信”“可亲”之类的字眼,一定要善于伪装,或者说“包装”一将缺点隐去,将优点凸显出来。漂亮时装能包装外部形象,真知灼见能包装内在思想。可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时间久了必然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于人前,赤条条无遮无掩。除非他“天生丽质”,毫无瑕疵,否则很难被人欣赏。

  4.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发表见解,好的意见与错误的观点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取难舍,只好当废话听。久而久之,人们必然认为这个人没有见识,只会乱说一通:平时是没人重视他的,想散布流言蜚语时,才会借用一下他那张关不住的嘴巴。这种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他们传播开来的。

  总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是同时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