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8975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正是由于比较难,所以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萌生了只注重听、说、读的训练,而忽略“写“的训练的观点。鉴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笔者以为,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不可偏废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电脑的快速输入而误以为汉语的教学就可以超越汉字书写这一基本的、重要的环节。恰好相反,为了更扎实地、系统地学习汉语的听、说、读,我们丝毫也不能放松汉字的“写”。而且,在目前国际文化多元互动的今天,离开了汉字的“写”,汉语的民族特征就将在国际化的大潮中进一步迷失,其终的结果就是逐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失去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基于这种考虑,本节立足于汉语的内在规律与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以就教于有关专家。
  许多文化史著作都把汉字视为中国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示志。
  汉字确乎是中国文化的根。有史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汉字,并且把有没有文字,视为文明与野蛮的标志,就像衣冠是区别人类与禽兽的标志一样,可专统启蒙教材《干字文》就把“始制文字”与“乃服衣裳”并举。中国人也十分注重汉字的研究,中国的文字学是在汉晋古文之学和宋代金石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早在汉代,文字学就被称为“小学”,因为儿童入学首先都要先学文字。读书先认字,这是一条干古不易的真理,汉字的教与学是中国各种教育的基础。隋唐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总称,章炳麟曾说,“小学”,之名应更改为语言文字学,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个“小”字,显示了中国人非常注重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它涉及了中国文化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话语背景之中,中国人把识不识字视为文化人与非文化人的标志。
  中国文化十分注重“正心、诚意”,“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这种修身的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从汉字的认知与中书写中实现的。由于汉字具有横平竖直的笔画、正稳健的结构、倚伏照映的美学效果、法天则地的天人合一精神,因此要求书写汉字的人不仅在姿势上讲究中、正、端、直,而且在气质上也必须同时具备与之相应的修养。中国的学问并非至屯阵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德性提升;历来在汉字的教学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既传授知识、又塑造人格的专统。
  但是,在当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界,人们往往不同程度地只重视语言的听、说、读,而忽略汉字的‘写’,。有的学校不仅不开设“汉字读写”,或“汉字文化”课,而且公开宣称,他们只进行听、说、读、打(汉字)的训练。笔者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深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状态的出现:第 一,人们平时只是强调“写规范字”,有关的书写原则非常简单、明确,似乎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但是,词汇与语法就不一样了,随着社会生活内涵的不断丰富,词汇在不断地增加,语法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汉字本身有一个在表意基础上不断语素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过程,在古代汉语中,汉字与汉语的语法关系十分密切,汉字法天则地的造字方法,注重部件之间彼此整合的具象思维模式,本身即是汉语语法重体验、重意合、没有形态变化等特征的集中表现。当以单字为词的古汉语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渐转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以后,汉字本身的文化含量就大幅度地降低了。换言之,以双音节为主的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汉字已经从词变成了语素,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已经成为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重要性下降了。所以在注重语法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第二,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学术研究的分类已经细化到十分精密的程度。研究语法的人对词汇研究的状态不甚了解,研究方言的人对他研究领域之外的其他方言也无暇顾及。当今的语言学研究界,研究汉语的人不懂中国M,统文化是很普遍的现象,仿佛也只有专门研究“文字学”的学者才对汉字予以关注。而从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关注汉字,似乎已是“跨学科”研究,鲜有人问津。第三,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出现,使“汉字的拉丁化”趋势雪上加霜。由于汉字输入法适应了目前快节奏社会生活的步伐,方便快捷,且文本易于修改、打印、传播,因而文化人的标志就在于是否会使用电脑,是否会汉字输入。这样一来,外国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就只注重听、说、读、“打”了,而且即便是十牛土长的中国人,在汉字的书写上也大打折扣。由于电引言息时代方兴未艾,汉字将进一步丧失它的文化含量,降低它在汉语中的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

以上是广州爱马德小编整理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的全部内容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