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思维的差别(二)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二)

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先举个大家常见的例子,我们经常说“这孩子,啥时候才能懂事”。“懂事”这个词是比较主观的。什么叫懂事?是知道好好读书了?还是懂得人情世故了?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也会有不同的判断。所以,即使你已经年过30了,所作所为还是不能让父母满意,也还不能算懂事。而在英语中,“懂事”这个词是要译成“grow up的。它既有年龄的概念,也有表示不再孩子气、敢于承担责任的意思,所以,与汉语的懂事相比,{fgrow up”就要客观得多。

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关于孩子的教育的,除了“懂事不懂事”外,在中国,父母对较小孩子的评价标准是“听话不听话”,是指小孩子应该听从大人的吩咐。而英语中对等的意思应该是“behaveyourself",虽然也是守规矩的意思,但总还有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至少比“只听大人的话”、“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许多。 汉语的主观性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在英语对话中一般只会谈个人的感受,而汉语则会加进去一些个人的判断。比如说,我们对别人表示感谢的回应是“别客气”,潜台词就是这事是我应该做的,你的感谢是一种客套。而英语则说“you're welcome”或“mypleasure",只谈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再比如,英语初学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句子中不恰当地使用“can”这个词:
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you play golf?

以上句子中的“can”应该换成“do",意思分别是“你讲英语吗?”“你打高尔夫吗?”,表示的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汉语往往是想表达“你会讲英语吗?”“你会打高尔夫吗?”,变成了一种有衡量标准的技能,这就反映了汉语与英语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讲英语的人认为只要我讲的是英语,哪怕只是一句话,那也是英语,与我的能力大小无关。而中国人则认为,必须是英语讲到一定程度刁‘算会英语,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

再比如,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时候,服务员招呼你的时候多会说:“你想买什么衣服?”或“你想买什么书?”这也是一种主观判断,有时候我们去商店只是为了逛逛,不一定要买东西。英语中的表达就更加客观一些:" Can I help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另外,汉语与英语的思维差别也体现在一些公共警示语上。举例来说,一些公共场所的洗手池旁会贴着“请节约用水”的标语,这是一个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其潜台词就是你要做一个节约用水的人。而同样的意思英文则会简单地表示为“Please turn off",只需提醒用完后要把笼头拧紧就可以了,没有任何道德的暗示。类似的还有,我们常说“爱护一草地,请勿践踏”,而英语则只说“Keep off the grass "
英语的客观性还特别体现在以物做主语的拟人句和一些被动句的用法上,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特别讲述。

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后次要。
我们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以及地址排序。中国人的姓名,家族的姓氏在前,然后才是个人的名字:西方人则按个人名字、父名、家庭姓氏进行排列。中国人对日期的写法也是从大到小,按年、月、日顺序排列。中国人在信封上写收信者地址,是先国名,接着是省、市、区名,然后是街道、门号和室号,从外到内,山大及小。
除此之外,英语这种思维方式还特别体现在一些复合句的句子结构上,我们也会在下而单独列出章节来说明。

文章来源于:广州曼哈顿国际英语学校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