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心理素质?

如何评判心理素质?

如何评判心理素质?

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实际上是指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相对的,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素质是处于健康与异常之间,的心理健康者是没有的,的心理异常者也只是极少数。

评判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一般有以下几个指标。

(1)智力水平。智力是人们利用经验和阅历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力以及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了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制定了一些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即智商)的量表。所谓智商,是根据一个人智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同龄人的智力水平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标准化的分数。一般认为,智商高于130为智力超常,智商为90一110之间为正常,若智商低于80则为智力低下。智力低下者,一般均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其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智力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进入老年后,智力会逐渐衰退,因此,切不可轻易给别人贴智力异常之标签。

(2)情绪状态。在常态下,一个人的情绪基调应该是稳定而愉快的。当一个人遇到一定强度的外界刺激后,也应该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只不过反应的时间和强度要适度,性质要与之相对应。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好的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只不过当外界刺激消失之后很快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恢复常态。如果一个人生活总是郁郁寡欢,喜怒无常,遭遇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显然其心理素质是有问题的。

(3)意志力。意志力主要表现为人们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意志素质好的人,在行动中一般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高的自觉性,善于果断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能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正确目标迈进;相反,意志力薄弱者时常表现为无所适从、随波逐流,优柔寡断、鲁莽草率,虎头蛇尾、功亏一笋等。

(4)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的认知与接纳,其中包括自知、自爱两方而。自知是对自己的全而认识和正确评价,是个体面对生活、而向未来所做的一切决策、决定的基点。有道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狂妄自大,人生中必然会经常遭遇挫折,因而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素质;反之,过分谦虚,妄自菲薄,必然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发挥和人生的成就水平,同样也会影响其心理素质。自爱,即是对自己的接纳、喜爱和尊重。自知之后必须要自爱,要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现实存在,不跟自己过不去,相信“天生吾材必有用”。不自爱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赢得别人的关爱,终往往是走向心灵的沼泽,走向荒漠,走向自残。

(5)人际关系状况。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有安全、归属、爱和尊重等多种需要,而这一切需要的满足都是靠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只是为了学习技能和获取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往与交流宣泄内心积郁,获得心理上的慰藉、支持和激励。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会赢得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因而也必将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换句话说,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其心理素质的发展也必将受到阻碍。

(6)社会适应情况。人的成长与心理上的成熟,必然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人只有首先社会化,才有可能个性化,因为社会化是个性化的前提和条件,人通过社会化为自身创造出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人的社会化,首先,要求个体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承认现实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注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爱这个世界”;其次,要求个体敢于正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社会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冲突和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始终微笑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显然,个体的社会适应情况也是评判其心理素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标签:如何评判心理素质?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