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伟教育
庆伟教育多年来,秉承“温度式陪伴”的办学理念。开展以财会培训为中心的财税一体化服务,其中培训项目包含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MAT、真账实操等培训。

会计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1

会计 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向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分类核算指标,满足一制定。那你知道会计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吗?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会计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用"应付工资"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用"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工资 (总经理办公室人员、财务部人员、供应部人员)

营业费用—工资 (销售部人员)

制造费用—工资 (制造部经理人员、技术部人员)

生产成本—工资 (工人)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如果制造部和技术部是厂部编制,记入管理费用。

会计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2

工资算是会计科目吗

现在的会计科目分为六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管理费用是指除生产车间以外的公司主管人员产生的费用,所以他们的工资应记在"管理费用"这个科目下,而对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车间以内的员工及车间主管人员,员工应记在"生产成本",而车间管理人员则记在"制造费用"下

月末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 (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这两个是成本类}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这两个是损益类}

在建工程 (工程人员工资) {这个是资产类}

贷:应付职工薪酬 {这个是负债类}

看这个明白了吗?你说的费用和工资都不是一类的,所以做账应这样做

3

计提工资的会计科目和发放工资的会计科目怎么做

第一步: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职工薪资标准以及考勤依据,归集所有部门应发放工资总额,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分配到不同的成本、费用中:

借: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第二步:计算五险一金企业应承担部分:

借: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单位部分)

第三步: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工伤、生育保险个人不承担)

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实发工资部分)

第四步:交纳五险一金:

借:其他应付款—五险一金(单位部分+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第五步:缴纳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4

会计科目的核算应付工资科目是怎么核算的

1、 应付工资核算

(1)应付工资的核算,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本科目核算公司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本期实际支付的工资额和从应付工资中代扣的各种款项;贷方发生额,反映本期应分配的工资额。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付的工资数额,贷方余额则反映应付但尚未支付,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放工资时代发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代费等,不属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不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2)本科目期末一般应无余额,如果公司本月实发工资是按上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实发工资与按本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的差额,即为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如果公司实发工资与应付工资相差不大的,也可以按本月实发工资作为应付工资进行分配,这样本科目期末即无余额。如果不是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应付工资大于实发工资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工资结余。

2、应付工资主要的账务处理

每月发放工资以前,财务会计部门应将“工资单”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按规定手续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放工资时,应按实付工资额,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现金”科目。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代垫的房租、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应根据“工资汇总表”中的代扣金额,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由发放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月末,应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根据“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

以上是庆伟教育整理的会计工资计入什么科目核算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会计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