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伟教育
庆伟教育多年来,秉承“温度式陪伴”的办学理念。开展以财会培训为中心的财税一体化服务,其中培训项目包含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MAT、真账实操等培训。

什么是动态会计等式

1

什么是动态 会计 等式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什么是动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一、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它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而笔者认为,这里的“收入”概念是比较宽的,它应当包括所有经营与非经营活动中的所得。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却容易把“收入”概念狭义化。无论是广义的收入概念还是狭义的收入概念,都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征:第一,收入是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为收入的实现往往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最终必然导致企业净资产增加。但是企业净资产增加并不一定发生了收入,如所有者增加投资、接受捐赠等这类事项也反映为企业净资产增加,但企业并未因此而取得收入。第二,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营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但不是的来源,如出租固定资产等也会取得相应的收入。

二、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表述为: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等,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以看出,费用仅仅指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相联系的耗费,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而广义的费用包括各种费用和损失,如营业外支出等。无论费用是否包括损失,都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这种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费用本质是一种资源流出企业,它与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它也可理解为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从而获得更多资产。第二,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相反,费用的增加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但是所有者权益减少也不一定都列入费用,如企业偿债性支出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显然减少了所有者权益,但不能归入费用。

三、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中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从利润的概念可以看到,利润中的收入包括了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补占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各项所得,而各项成本和费用也包括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各项耗费。

什么是动态会计等式

2

基本会计等式的内容是什么

基本会计等式的内容是:

(1)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3

第一会计等式为什么是基本会计等式

一、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产=权益”,资产和权益分别反映了企业资金的表现形式和来源两个方面,其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必然相等。所以是基本会计等式。

二、说明

1、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2、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任何企业要进行经济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企业资产最初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人;二是由企业向债权人借人,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即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因此,资产和权益两者在数量上必然相等,在任一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

(2)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利润最终增加了所有者的权益。

(3)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因利润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 = 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费用);移项得出第三个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企业的资金发生增减变动,包括等式两边同增,等式两边同减,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等式右边一增一减等类型,任何一种类型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4

什么是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等式包括: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资产=权益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源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2)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三)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式(1)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等式(2)反映的是某企业某一时期的盈利或亏损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映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取得的利润,取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者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因此上述等式又回复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等式(1)是会计的基本等式,通常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等式(2)和等式(3)虽不是基本会计等式,但等式(2)是对基本会计等式的补充;等式(3)是基本会计等式的发展,它将财务状况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有机结合,完整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内在联系。

以上是庆伟教育整理的什么是动态会计等式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会计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