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是制定会计核算方法和检验会计核算是否正确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准则。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实质上是占用资金的形态。企业资产占用的资金来源于所有者的权益性投资和债权人的债权投资,因此,所有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都拥有要求权或享有权益。对企业来说,属于所有者的权益体现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属于债权人的权益体现为企业的负债。根据资金占用应当等于资金来源的原理,企业资产应当等于企业的所有权益与负债之和。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会实现经营成果(利润),该经营成果应归属于所有者,成为企业新增的所有者权益。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还会与其他企业或单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新的债权和债务,实现的债权成为企业新增的资产,发生的债务则成为企业新增的负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的资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原来所有者和债权人投资形成的企业资产通过生产经营实现的增值,资产的增值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体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一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债权和发生新的负债所形成的新增资产,以及所有者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资产。所有者追加的投资,导致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的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增加与负债增加之和。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点,企业的资产总是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因此,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会计基本等式(或恒等式)。会计基本等式是会计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表1-4所示的几种情况。表中以这几种情况为例说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永恒的。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如下:利润=收入-费用在该会计等式中,“收入”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企业经营成果(利润)就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减去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后的余额,即经济利益的净流入。经济利益净流入大于零时,表明企业盈利;经济利益净流入小于零时,表明企业发生经营亏损。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实体,进行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企业经营活动包括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是收入或费用,是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非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是利得或损失,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也是利润的组成部分。反映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和利润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不同,经营成果是指某一期间实现的利润;财务状况是指某一时点(或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布状况。
三、反映现金流量的会计等式
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会计等式为: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等式中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是指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除外)、其他货币资金的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是指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到期的短期投资,如在证券市场上购买的短期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购买的股票不属于现金等价物,因为股票价值变动风险大,不易转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
企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每种经济活动都会发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所以等式中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全部经济活动的现金流入总额和现金流出总额;现金净流量,是指三大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和。即:
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反映现金流量的会计等式是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这一会计等式可根据上述两个会计等式演变,而得出现金净流量的另一种计算公式。演变过程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利润=收入+利得-费用-损失(2)。企业实现的利润归所有者(投资者)所有,利润的实现表明所有者在企业里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所以(1)(2)两个会计等式可以合并为会计等式(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费用-损失(3)。企业资产可划分为现金(含现金等价物,下同)和非现金资产两大类,从等式(3)可演变为以下形式:现金+非现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费用-损失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费用-损失-非现金资产(4)。等式(4)在企业财务报告期的期初、期末均适用,即:期初现金=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期初利得-期初费用-期初损失-期初非现金资产(5)。期末现金=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收入+期末利得-期末费用-期末损失-期末非现金资产(6)。
等式(6)减等式(5)得如下等式:现金净增加额=负债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本期收入发生额+本期利得发生额-本期费用发生额-本期损失发生额-非现金资产增加额(7)等式(7)左边:是编制现金流量表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或要求。等式(7)右边:正项为现金流入,负项为现金流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额可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
由此不难理解,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现金流量的会计等式也是以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恒等式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为依据演变而来的,上述三个会计等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在会计实务中,反映现金净流量的等式(7)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特别是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中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四、会计等式比较
为了使文字表述方便,可以将应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分别并入“收入”或“费用”。
(1)会计基本等式是反映某一时点(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计算利润的会计等式是反映某一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成果。计算现金净流量的会计等式是反映某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和收入、费用之间的关系,该会计等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三个会计等式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会计基本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必须等于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计算利润的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因交纳企业所得税而发生的费用)。计算现金净流量的会计等式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由于企业某一期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的,所以,会计基本等式和计算利润的会计等式也是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基础。
(3)要注意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区别。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总额,包括把已转化成现金的经济利益净流入和尚未转化成现金的经济利益净流入。现金净流量反映的是企业全部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产生的已转化成现金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总额。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效果或经营业绩,现金净流量是反映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运动状况。企业盈利时,利润大于零,但现金净流量不一定大于零,也可能会小于零;反之,企业亏损时,利润小于零,但现金净流量不一定小于零,也可能会大于零。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