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评估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主流的审计方法,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必须采用的审计方法。想知道注册会计师评估风险的方法吗?下面,恒企小编给大家带来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方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风险评估

管理层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为了实现目标,个体在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态度。风险,通常是指未来事件或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个体对于风险的感知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风险偏好也存在差异。根据风险偏好理论的一般划分方法,风险偏好分为风险追求型、风险中立型、风险厌恶型三种类型。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有着决定性影响。由于存在“高风险、高回报”原理,管理层如果一味选择高风险项目,很可能会将企业的经营置于高度不确定状态中。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风险偏好水平较高的管理者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而盈余管理活动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有时很难区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该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不断加强独立审计能力以鉴别盈余管理与真实交易活动。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或关联方交易等做出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的行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并严重误导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该行为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分析被审计单位是否有一些特别的需求,例如:企业上市、负债融资等,使其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进行职业判断。然而,管理层采用职业判断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即管理层会选择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真实经济情形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粉饰报表,从而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

注册会计师评估风险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被审计单位员工的素质与胜任能力是控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涉及招聘、薪酬、考核、培训、晋升等方面。被审计单位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雇用并保留一定数量既有胜任能力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完善的人事政策与实务。

企业应当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明确每个职位或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艺和能力,确保所招聘的员工都能胜任其岗位要求。人力资源政策中,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它与员工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公平、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待遇将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髙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说,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审计质量,而审计项目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因此,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职业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审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对审计人员的准入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全体执业人员具备其职责所需的专业能力。二是规范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

事务所应定期对执业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针对审计实践需要,开展系统的有组织的业务培训;审计人员需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自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扩展视野,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经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册会计师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始终如一地恪守行为准则,坚持公正客观的职业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四是注意审计风险意识的培养。注册会计师要能够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困扰,提高对审计风险的应对能力,有效地遏止审计风险的发生。

第二、规范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任何环节执行不到位,都会留下审计风险的隐患。因此,降低审计风险应注意从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入手。具体而言有如下方面:一是业务承接时的风险控制。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加限制的业务扩张必然造成对审计风险的失控管理。在业务承接阶段,应该对客户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新客户或者继续为老客户服务。在初步了解时,应考察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独立性,审计项目的性质,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信用程度,审计情境以及事务所是否具备相应审计资源,包括人力、时间、专业能力和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等。二是委派审计人员时的风险控制。事务所应综合考虑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胜任能力、经验以及审计小组的凝聚力来组建审计小组。

三是审计取证时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原始依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进而影响审计结论的说服力:充分性指数量必须足够支持审计结论,可靠性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相关性指尽可能与审计目标相联系。四是编制报告时的风险控制。审计报告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直接依据。虽然编制审计报告阶段不涉及新的证据和结论,但在编制报告过程中,保持惯有的职业谨慎,有助于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在编制报告时应仔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关注影响标准审计报告签发的例外因素,关注财务报告的披露问题与有争议的事项,在报告中明确区分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等等。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