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孕育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维特曼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儿童心理咨询所,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研究并提供服务。这标志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萌芽。此后,1905年,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的问世和1909年比尔斯倡导成立美国心理卫生全国委员会,都推动了对儿童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

1915年格塞尔正式在学术杂志上确定“学校心理学辅导教师”的称谓,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第一人。

而在1932年,学校心理学成为正式的教育专业用语。

2.婴儿期:20世纪30年代后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学校心理学在组织上得到认同。其标志是1945年新成立的美国心理学会中,学校心理学被认可为第16个分支。1949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召开的波德会议,更进一步确定了应用心理学工作者(包括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培训和职责方面的标准,明确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应当是能够独自解决学校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的专业人员。在此期间。学校心理学的人员培训、证书发放和开业的人数数量都有显著的增加。

3.童年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

1954年8月,美国召开了塞耶会议,讨论了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等问题,认为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具有五大作用:

A.评定和解释儿童的智力、社会化和情绪的发展状况。

B.帮助鉴别特殊儿童,协助其他专家开发个别化教程。

C.发展有利于全体儿童的学习与适应的方法。

D.鼓励和发展科学研究,并解释可用于解决学校问题的科研成果。

E.诊断教育问题和个人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会议还认为只有具有博士水平才能被称为“学校心理学家”,而在培训方面必须包括现场实习部分。

此后,在50年代中后期,《学校心理学杂志》(1963)和《学校的心理学》(1964)先后创刊,学校心理学被美国职业心理学审查委员会正式承认为是一门适合于持照开业的学科。

4.青少年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

1969年召开圣路易会议,成立了全美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学会(NASP)。规定了协会的四项任务:积极掀起大众对学校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标准;协助和保障有效的学校心理实践所需要的条件;为全体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利益服务。

1981年召开了奥林匹亚会议,总结了前面的工作,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心理学服务的手段问题,包括心理诊断、治疗的技术;二是在工作的内容和组织方面的有关问题,包括如何协调学校、家长、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的问题等。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