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不要总是抱怨别人

不要总是抱怨别人

不要总是抱怨别人,路易斯·宾斯托克的《通向成功生活的道路》一书,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路易斯·宾斯托克是芝加哥著名的沙门寺中的已故长老,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指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绊脚石,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立起来的。这些绊脚石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常犯的错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痛苦和伤害。

路易斯·宾斯托克指出,我们在生活中的第一块绊脚石是翻开陈年老账,抱怨别人。这与担心别人会怎么想不一样,也与担心别人会怎么做和拥有什么不一样。抱怨是把责任强加于人。有一个医生,在非洲行医25年。谈起巫术和医术时他会说:一个人生病了,巫师会让他问“谁让我病的?”而医生会让他说“我怎么会病?”正是这种原始思维让人经常从别处找寻自己恐惧和失败的原因,总是去找是“谁”让“我”陷入困境。即便偶尔会怀疑一下“自己的原因”,原始思维也一定会把它拟人化,一定要有一个“谁”在里面才行。人们往往把失败或成功归咎于运气,好像有不可一世的神仙在左右着我们的一切。原始思维也很会反省自己,会问自己:“我哪有什么责任?”而头脑清醒、文化程度高的人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而不会那样想?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而不会有那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会那么做?”

然而现在也很少有人会立刻承认“自己也有责任”,“自己也有错”。大多数人一遇到失败就会运用那种原始的、孩子气的思维方式来作出反应。对小孩子来说,一犯错误,一看到要受惩罚,他本能地就会抱怨哥哥姐姐:“是他叫我干的,”甚至还会告密:“是他干的。”要是学生学习不好,就会抱怨老师:“她总找我的茬儿,挑我的刺。”司机会抱怨车祸是“另一个家伙的错”,丈夫会对着妻子嚷嚷:“你干吗总想吵架?”员工也会常常抱怨“公司不重用我”。我们人类大脑最经常遭遇的尴尬是“迷惑”,常在耳边聒噪:“究竟是‘谁’让我这么倒霉?”

大约一半的失败都是因抱怨的习惯造成的,而且抱怨的习惯还会让我们被失败毁灭。我们没有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所认为的敌人都是些稻草人,把它们打翻在地毫无意义,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而我们真正的对手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有勇气、有智慧、有胆略,我们就不会输。

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们不少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常常怨天尤人、忿忿不平,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看自己,其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英国律师乔治·罗拿在二次大战时逃到瑞典,当时他身无分文。因为他写作水平不错,便想找个贸易公司的翻译工作借以糊口。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寄来相似的回函:“正值战争之际,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工作人员,所以,所有的应征者不予录取……”而其中竟有一封这样的回函:“关于工作,你的想法好像错了,而且错得太离谱!本公司并不需要翻译员,即使需要,也不至于雇用你,因为你的瑞典语实在差劲,信中错别字太多!”

他看了那封信后怒火勃发,心中大骂对方才是个笨蛋,因为对方的回函也是一大堆错字。于是他立即奋笔疾书,打算好好报复那个瑞典家伙,给他个难堪一但就在信寄出前,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且等等,也许事实正如那人所说,我的瑞典文的确不怎么样。虽然学过,但不是我的母语,也许稍不注意就会犯错,因此,如想就职,非加强学习,提高熟练程度不可!说不定对方是在鼓励我呢!那么,该好好感谢人家才是!对了,就写封感谢函吧!”于是,他把那封待寄的信撕了,重新又写了一封:

“不录用一事没多大关系,但承蒙您不辞麻烦回信,不胜感激之至。另外,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此致歉。之所以写了求职信,只是没想到竞犯了文法上的错误,真是惭愧之至,今后当更加努力学习,以祈不再犯错而贻笑大方。承蒙指教,不胜感激!”没想到,两天后,乔治再度收到该公司的回函,是邀请他去面谈,最终乔治得到了那份工作。乔治“求全责己”,得到了对方的谅解,顿时柳暗花明。

承认事情的存在总有它的合理性,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不怨天尤人,则是一种良好的处世习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则是一种赢得好人缘的习惯。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也可能一切就会改观。大约一半的失败都是因为抱怨的习惯造成的,停止抱怨别人,让你的良好风貌从改变自己开始。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