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怎样重建孩子的自尊心

怎样重建孩子的自尊心

仅仅因为小时候父母的一句“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造成后来的情绪无法表达。心理学家认为,给7岁以下的孩子贴上不良的标签,是一种心里上的虐待,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孩子做错事请被惩罚痛打会造成他们的自卑、自我贬低和羞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重建孩子的自尊心的相关内容。

怎样重建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却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如果您掌握了以上,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如果父母做到综合灵活运用以上法宝,一事无成只是最坏的结果。更可能的是,抑郁,自杀,反社会,暴徒,杀人狂。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高度焦虑——你长期感到焦虑却不知道怕什么,总把事情往坏处想并时时担心灾难将至。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当你对某人有亲密感时,就会不自觉的破坏此关系,你常会被哪些其实不会真正爱你的人所吸引,对健全的亲密关系不屑一顾。

失去情感的活力——有人说你冷漠而机械化。你表里不一,嘴上说兴奋,其实没有;嘴上说生气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你情感麻木。你为自己的需要和趋力感到羞愧——每当你的性欲升起,渴望亲密或有其他需求时,就会感到羞愧。

厌恶与内疚之循环——你讨厌为家人担负许多责任,但若不尽力照顾,你有会充满内疚。你无法追求自己的乐趣,可是一旦为自己的权益打算,又会心有不安。情绪和羞愧混淆——每次已产生情绪,就紧赶着感到羞愧。

有个规矩——不准表露情绪。你生在一个不准表露情绪的家中,不用多说你就知道父母爱你。家人永远不用说出自己的愤怒、害怕、心痛和悲哀。你当然也不会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

我们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在孩子面前吵架,一点都没有顾虑到孩子的想法。同时,也会给孩子的不良情绪做一种不好的表率。

不要总对孩子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这样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以压力,而且是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增长,不利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养成。

不要什么都想知道。每个人都有秘密,不要强迫孩子说他不愿意说的事情,给孩子留点自己的空间。

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如果孩子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是好习惯,值得鼓励。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

多数父母在我们子女遇到事情时由于太担心我们,所以还没等我们说完话就劈头盖脸地数落我们子女。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也许有人想过但也忘了。

也那就是:导致子女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能或者不敢和父母说,生怕说完受责备。其实父母们担心我们子女都是可以理解,只是你们这样的担心只能让我们做子女的心理上负担很重,很压抑。

本来我们想对你们说事实并非你们所想的那样,可惜,因为父母们不给我们子女表述事实的机会,那我们也就只能独自默默承受委屈和压抑了。

怎么重建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做主

有些孩子倔强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比如要求自己决定衣物、用品的款式,自己选择去哪儿玩或学不学琴。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志。父母在这样的事情上,应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主,提建议为辅,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太小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可给孩子一两次机会,让他体验选择的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是有裨益的。

避免情绪失控

有些孩子的倔强来自父母的“遗传”。一些家长自身脾气就很暴躁,孩子倔强,父母更加光火。由于父母本身脾气暴躁而引起孩子倔强任性的,父母首先要反省自身,对孩子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误和自作一些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非打即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失去自信、过于懦弱,要么过于倔强和叛逆。

转移注意力,化解情绪

有时候,在孩子的牛脾气将要发作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化解。例如,下雨了,不方便出门,可孩子想去儿童乐园玩。父母可先开解他:“下雨了,儿童乐园里一定到处都是水,一个小朋友也没有,一点也不好玩。”如果孩子依旧闹着要出去,情绪有些烦躁不安了,父母可试着用他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是“健忘”的,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刚刚的情绪。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