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中小学将增设多个“小假期”?

早在19年国家教育部已经给出了“春假”、“秋假”的相关指导意见,但由于各地存在差异情况,并没有进行强硬规定。不过各地区是可以在自己正常的教学范围之外,将“春假”、“秋假”提上日程的。

中小学将增设多个“小假期”?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不少城市的校外培训机构正逐步“转型”,甚至有的开始退出教育培训行业。这使得学生“逃离”补课班回归学校变成了现实,而此类做法也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拍手称快。

因为对于许多学生家长来说,学生及教师回归学校无疑是省时、省力、省钱的学业教育,缓解了家长们“鸡娃”、“补课内卷”等社会焦虑。

双减政策的落地,一方面加大了教培行业的监管力度,对于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严格管理,同时收缩批办指标,甚至有些地区干脆不再批准新的教培机构成立。

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不可占用法定假期和寒暑假开班补课,这无疑是打击了一批教培机构的“三寸”,也让学生们从各类辅导课程中解脱出来,能够拥有一个完成的、快乐的假期。

此外,学校推进“5+2”延时放学,增加课外活动,控制家庭作业时间,低年级不得以分数进行排名等等做法,也让学生不再处于不上学就无事可做的环境中,为日后贯彻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然而这只是个小开端,此前一位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生应增设“春假”“秋假”。这项建议一出,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毕竟若是再增加“新假期”的砝码,则更为“减负”起到“稳定器”的作用,那么中小学真的有望迎来“新假期”吗?

按照这位人大代表的说法,目前学生的“减负”工作实行时间依旧比较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建议应该在十一或者五一前后重新规划假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这个时间应该维持在10-15天不等。

针对这样的提议,教育部也做出了回应,表示早在19年国家教育部已经给出了“春假”、“秋假”的相关指导意见,但由于各地存在差异情况,并没有进行强硬规定。不过各地区是可以在自己正常的教学范围之外,将“春假”、“秋假”提上日程的。

比如杭州市就已经率先进行试点,在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在春假、秋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游学、旅游、社会实践;嘉兴也推行了“学段制”放假计划,增加了春秋两个小假期。

综合看来,“减负”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家长、老师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机器,所以在试点获得一定成绩后,没准更多的学生们真能迎来更多假期。

虽然薪假期的到来令学生们很是欢迎,但许多学生家长并不买单,尤其是一些上班族的家长朋友们。

要知道,“减负”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让孩子们“睡得足”,许多中、小学延迟了上学的时间,这已经让许多家长险些上班迟到,不过还好有“5+2延时放学”,也算是让家长们整体工作时长不太受影响。

等到每年的寒暑假,带娃的并也不是上班族的家长们,而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亦或是托管班等。

如果再增加两个假期,上班族的家长们仍旧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要么继续为家里的老人加码,要么就是为孩子继续找托管班。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老人或是托管班的陪伴下,大多是“看电视”“玩手机”等“散养”模式,不能够有效利用时间,这也往往令家长们感到糟心。

说实话,家长的顾虑笔者能够理解,毕竟目前中、小学是义务教育,采取的是多校或单校划片入学,同时也没有排名和分数的考核。

可是孩子们早晚要面对中、高考,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分叉口,一旦没有把握住机会,怕是很难“翻身”。

但是放假并不等同于“散养”,同样道理,即使孩子们每天同等学时的课堂教学,也仍有学习好坏之分,所以家长们也不必太过纠结学习的时长。

学习主要还是“效率优先”,当孩子们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时,家长们要与孩子共同规划、科学安排,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查缺补漏,发展爱好与特长,没准这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此外,每一项涉及教育方面的调整也并非“拍脑门”,仍需要很长时间的调研和论证,而且需要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等,所以家长们也不用在问题到来前太过焦虑。

来源:腾讯教育新闻

『声明:此内容均自网络搜集并整理发布,仅作为资讯分享,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联系删除』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