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1

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道数学题,学生做完了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一般是采用验算的方法,有时为了考查学生逆运算的能力,也要求他们验算。以下是朴新小编围绕“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给大家说说: 一、课前预习中学会反思:学生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主动去探究、建构新知。预习中应要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确定自己的预习收获和要解决的疑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有信心、更有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中学会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可能有哪些特征?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长方形的特征。接着组内交流探究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1)我们是怎么学习长方形特征的?(猜想―验证猜想―交流反思)(2)我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的?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3)我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4)在下面的学习中我要注意什么?这样,在反思总结探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后,再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是得心应手,效果喜人。

三、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反思

常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评价某些学生: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确,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结果常常出错。教师应把较普遍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剖析错点和错因,引导学生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养成主动反思、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如在教学:□63÷7 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

我发现答案有如下几种错误:

①1~9 ②8、9 ③1~6 ④1~7

⑤1 ⑥9 ⑦6 ⑧8

事后我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找出每个错误答案的错点,分析错因,订正之后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从此题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训。

生1:看题目要细致。第①②③④个答案的错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最小”。

生2:第⑤个答案的错因是只抓住“最小”,却忽略了“商是三位数”的要求。

生3:第⑦题只抓住了“小”,却没有看懂其他要求。其实,拿不准时可以列个竖式除一下呀。

生4:我想提醒第⑧个答案的主人,你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考虑问题要全面呀。

……

这样细致分析、睿智反思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自觉地、主动地监控自己。

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2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一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3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二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呵护学生,让学生自愿学习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受学生喜欢和爱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照顾学生的生活,鼓励、扶助学生的学习,处处尊重和信任学生。这样做能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即学生不仅喜爱自己的老师,而且喜爱该教师所任教的数学学科。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情感价值观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式。这种做法,是通过情境创设,运用形象美、语言美、音乐美等条件进行艺术渲染,使教学变得生动、具体和有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的情绪,在振奋愉悦的氛围中探讨问题、学习知识。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巧运算、播放动画等形式。如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时,笔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有一天,花果山的大小猴子一共采到了132个仙桃,猴王把仙桃分给小猴子们,恰好每只小猴子分到4个。那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花果山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强烈的求知欲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快就学会了计算方法。

三、注意问题梯度,给学生提供答题的机会

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是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多设计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低水平的学生有思考回答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切忌设计难度太大的问题,以免打击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要限制学生具体回答哪一道题,而应把回答问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这些题目中自由选择有把握的题目作答。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点评、纠正。点评应以鼓励、赞赏为主,极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及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问题应形式多样,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逐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既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又要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4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三

意识提高、思维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加强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趣味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愉悦地探索对知识认知的规律[2]。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操作和实验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表象并认真分析和研究,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对感性有所认识,最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3]。如学生们拼搭积木、折叠纸或是捏橡皮泥的过程,拼搭积木让学生从直观上对立体图形有了充分感知,然后再通过捏橡皮泥、折叠纸等来加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并由此建立起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不能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惜学具,学会有序的整理学具盒方便下次操作时使用,课堂规矩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动手、什么时候停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思维训练、体验学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非简单的让学生动动手来活跃课堂气氛,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知识,达到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逐步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形成概念,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迁移转化,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教材中大量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新旧知识之间紧密相连,多数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分节逐步发展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都会发现一个或多个新的学学法并且这些学法又与之前的学法相沟涌,互相渗透。学会迁移转化使新知变旧知,问题因此迎刃而解,这对学生学好知识非常重要。如:推导一个新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相关联简单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推导出所需公式。学生一旦学会了迁移转化,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为其指点迷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等。学生围绕所选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承担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不参与其中的,但并不是说教师从此就不过问,让学生放任自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难题,凭借他们现有的能力和条件很难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指引他们利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难题。自主学习特点在于完全放手给学生去收集、整理和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很少有小学生接触过,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慢慢培养孩子们这种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