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技巧。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难。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经过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起一些疑问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凡是教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师都知道,分数是抽象的,学生不容易接受,怎么教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什么是分数呢?我是这样做的:先将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学生,再拿1个桔子奖给2个纪律好的学生,怎么分呢?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找出分的办法,可分得不均也会引发矛盾,怎么办呢?从而导出“平均分”这个关键条件。紧紧抓住这一条件展开教学,引出一个新的数:分数。让学生根据这个条件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2

如何对数学感兴趣

精选练习,发展兴趣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做到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启发思维

人们首先是利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接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由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视学生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1.放开两手,鼓励质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

2.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结合;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注意到: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4

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善于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引入”问题中去,利用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例如讲勾股定义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量角器和直角三角板的情况下,怎样得到互相垂直的线条?为什么?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提问:是否任意三段木条都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讲圆时,问:“我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肯定都是回答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行不行?”“不行”“为什么长方形的不行呢?本节课就来学习这个问题。”通过巧妙的设疑,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老师可以借助的教学手段。我总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设置疑问或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教时间时,我是这样做的: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时学生可能说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我接着启发学生三个数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变得活跃了。

利用数学蕴含的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古代数学家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美的东西总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教师要随时挖掘数学中的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欣赏、去体会数学带来的美。如精炼的数学语言“当且仅当”“有且只有”等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抛物线、双曲线等给人以线条之美。圆柱、圆锥、圆的相交相切等都给我们立体的、和谐的、对称的、统一的美。一题多解、鸡兔同笼、牛吃草问题、抽屉原理等带给我们的是新奇之美。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