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我要怎么学数学

1

我要怎么学数学

我要怎么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注意调节自己的态度,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否则,数学皇宫的大门将永远不会向你开启。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于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创设生活情景,学习数学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例如,笔者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组织开展模拟购物,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在活动开始之前,笔者要求每个学生事先收集和准备数量不等的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硬币和纸币。在活动中我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相同数量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些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我要怎么学数学

捕捉生活实践,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数学。例如,在讲体积单位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笔者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指头,指出1立方厘米如食指指头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如粉笔盒大小。

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上课时,笔者把全班学生每12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12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学生于是明白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1立方米的空间的大小。笔者试着让学生尽可能地挤进去,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进去的时候,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同学!这样,在同学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我们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2

怎样学习数学

回归生活空间,学习数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这节课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首先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问: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然后用标杆及绳子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周围看一看,接着向学生说明100块这么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紧接着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问:它的面积是多少(10000平方米)?指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际中弥补课堂内容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教与学的共鸣。

在“做”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 CAI 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在课堂上要 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3

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端正态度,努力进取。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数学的高度抽象、复杂多变的几何图形和枯燥无味的数学演算更是如此。因此,学好数学要有一股脚踏实地、不畏疑难、努力进取的顽强毅力。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说明在学习中肯定要吃苦。当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许会感到苦恼。

当你有这种感觉时,要特别提醒自己,一定要挺过去。一旦战胜了困难,又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时,你心里一定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在学习中畏缩不前,或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意多看书、多动脑、多动手,要么时热时冷,这样你肯定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一股顽强的毅力。

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学会概念,并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

数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犹如自然界中的大海。我们在大海中航行,必须要有指南针。数学学科的指南针是什么?就是那些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等,一定要明确其本质特征,绝对不能死记硬背。因为概念、定理是赖以思维的基础。任何概念都有它的本身特征。学习概念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明确它的本质特征;②改变它的特征,判定它是否成立;③把它与邻近概念进行比较,区别异同。

数学中所有的概念都是从几个原始概念出发,然后再一个一个定义下来,这样系统严密,结构严谨。在学习中有不少同学经常犯概念混淆、张冠李戴、甚至循环定义的错误。例如:请写“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有同学这样写:“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出现了循环定义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学习概念时,一定要把握概念的系统,抓住概念的实质,同时还要注意反映这个实质的各种表现形式。

4

数学学习的三步法

第一步:预习。预习就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以了解其梗概。预习时,同学们可以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并进行回忆或者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就要及时补上,为自己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创造条件,并最终使自己的数学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预习尤为重要。

预习时可以用“一画、二批、三试、四分”的方法。“一画”就是圈画知识要点、基本概念。“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知识要点列出来,分清哪些知识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预习没有理解和掌握、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的。

第二步:听课。在老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课堂学习,向课堂要效率。

课堂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专心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时未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心到:课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新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灵活使用。眼到:一看老师的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的知识与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联系起来。手到:就是简单扼要地记下听课的要点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备复习之用,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口到: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作业。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来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习题常有繁杂的计算、缜密的证明,同学们要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还要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2)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目,不能盲目地进行解答,应先深入理解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3)解题后要注意探寻解题规律,多总结方法技巧。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我要怎么学数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