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

1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

备好课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把教材看成一个“范例”,一个发展学生的“媒介”。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

要认真研究新教材,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给教材注入个人的学识,生活的经历,时代的气息。让教材亲近自然,接近学生,服务生活。为此,我在备课中重点抓了以下几点:

1.确定好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整体,是不能孤立、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技能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立足于学生“乐学”。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确定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我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外显性语言,将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确记住什么,理解什么,会用什么,掌握什么技能,学会什么方法等。

2.明确重点、难点、考虑错点,联系考点。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它是一节课的核心。因此,我在备课中,抓住教学的重点,设计好对重点的阐释,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融会贯通。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却成为难点。因此,我在备课中,除了教材的难点外,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确定一些难点,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人人都得到发展。错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惑之处,常出现在相近,相似的概念之间,学生易于混淆。

故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易在什么地方出错,用什么方法防止出错,对错点故意设置反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辨析,出现矛盾时及时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引领学生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根据上述关注的问题,我在备课中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如在备课中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旧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提出启发性、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参与的可能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优化学习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其实教法的选择,正如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的:“每一种教法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法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对另一些问题则无效。

每一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一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扬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优化学习方式。

三、创新备课方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创新备课方式,采用了个人备与集体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是遵循“个人初备——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修改完善——分头执教——课后反思”模式。

1.个人初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前,要根据备课内容,挖掘教材,研究课标,收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做好交流准备。

2.个人说课谈思路:将个人精备的方案,以说课方式进行交流,按照“析教材——说教法——定目标——讲过程——释原因”的要求,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过程,介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3.集体研讨议思路:参议教师认真备课,及时记录,按照“再分析——查缺漏——提建议——添方法”的要求,互动交流,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的“共案”。

4.修改完善: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本班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和学案。

5.分头执教再改进: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学习情况,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二次备课。

6.教后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未结束,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反思,针对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做到“一课一得”,在下一次备课中交流。

“回顾论得失,检查兼修改,研究看互动,整理抓增减,记录强管理”是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的备课方法,望共勉之。

2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一

一、认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这是必备的内容。在每讲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标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领会,弄清字、词、句、段、篇,指导学生识生字,弄清汉字的基本要素,比如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掌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写作技巧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紧接着,要更进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将内在的联系的段落归为一类。在搞清文中的字、词、句、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当预设情境,引领精彩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课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的甚至认为翻翻教参就可以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再写,无须把课堂思路圈起来,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充分的预设,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字词复习课,三四节课(三四天内)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讲分工合作,经分析。课本八个单元,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可安排指定一人归纳整理一个单元的生难字词、词语,然后拿到班上来合作交流,进而形成每个学生的语文生难字词库。

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

四、加强文本的解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

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反映出教师在解读文本或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还有诸多的问题。有的不从文本出发,有的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过于概念化,有的把文本肢解,有的不区分文体之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们认为,文本解读的随意与乏术,使语文课堂即便采用了正宗的语文教学手段,也有隔靴搔痒之叹。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读才有精彩的语文课堂。

3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二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二、三、四学段之首. 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 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第四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 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 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1. “定标”: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要科学、简明。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 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

(1)备课先备读。哪一块应怎样读,心中有数。

(2)读书的形式要多样。(默读、范读、快速浏览、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熟读、精读)

(3)读书要有层次,每次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有目的,要心中有数。

(4)重点部分、优美片段要鼓励学生熟读、精读,直到背诵。

(5)学生读后给以评价。

(6)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7)每节课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 “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

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 活***生成: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学段教学的重点。

低段:字词教学,也就是识字写字是重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多识少写,重在写字方法的指导。学一个字,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课文读熟背会。

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不能少,重在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高年级:一些难字该认还必须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重在熟悉课文,学会习作方法,拓宽思维。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如:坐的姿势、握笔的方法(三个一);提问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正确诵读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

3. “定法”:选择确定教学方法。

方法要科学、管用。学字、解词、懂句、读段、学篇. 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种手段,哪种方法、手段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定法”的内容。科学的教法,适时地点拨揭示. 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三、选择编写教案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

综合型教案。这是一种知识、教法互补,静态、动态结合的教案。内容上既有一定的资料汇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设计,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共***和教学特点个***的有机结合。出色的语文教师大多采用这类教案。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老教师,这种类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课时分配与模式: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4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三

1.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语文备课方法浅谈

1.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1.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1.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2.导入技巧的运用

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时,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很浓。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图画导入: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的情绪是异常振奋的,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3.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不难看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时整个课堂几乎成了几个优等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同学却在发呆。

究其原因,就是前者在备课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后者只是把自己想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机械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根本找不到自己参与的机会,齐读课文时就人云亦云,教师提问时就三缄其口。二者相比,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总喜欢把学生当作是一张白纸,教师想怎么写、怎么涂抹都行,备课时只考虑到要教给学生什么,而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结果,尽管上课时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教学设计上,却往往事倍功半,总有一些学生学习效果不怎么理想,达不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要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育教育人和种花草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

大家都知道,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以至同一班级的学生的素质、接受能力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即使是精心挑选的尖子班,学生的水平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特别是我们中心校的生源来自几个行政村,时不时还会有外地学生半途转来插班,程度参差不齐,差别相当大。

有的学生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流利,更不用说理解课文、写作文了。这样的班级,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的内容难度太大,则中下等的学生接受不了;难度中等,则那些尖子生吃不饱,潜能生仍然听不懂;太简单,则中、上等的学生吃不饱,且会拉慢教学进度。

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做到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教学内容,让优生能吃得饱,让中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潜能生能从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

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4.深入教材提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段动画录像或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学习助兴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但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情境的设计同单纯的展示图片、开展游戏等同起来,还要追问这些教学情境的运用能否真正优化师生教与学的品质。这些就需要从教材中提炼。

当一个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对所教的学科达到一定的高度,你的教育技巧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教师在备课的时间也会高屋建瓴提出自己的独特的看法。首先是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浅谈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