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1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供大家参考。

一、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为此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二、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读、思、圈、画。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

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这学期,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在布置每一篇课文的预习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地提一两个问题,写在纸张上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的高度重视,培养了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同时也让我知道,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学生的学习中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记得在教学《一件运动衫》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篇幅又长,要在一节课内上完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怎么教呢?我在早读课时就先检查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提问是很有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是文中的重难点。

如,有的学生提的是“小男孩这么喜欢运动衫,他却为什么用运动衫加上一元四角五分来换鞋?”“小男孩付给售货员阿姨的钱还差五分,售货员阿姨为什么愿意卖出那双鞋,并且还赠送了一双长腰袜子?”“我对康威先生说:‘吉特勒先生说你的鞋子不能再修了。

鞋底全坏了’时,为什么老先生眼睛里没有出现失望的目光?”“吉特勒老人竟然用一只小狗跟那个男孩换运动衫”、、、、、、问题提得多好啊!这说明学生是认真地预习并思考了。这么好的问题当然值得重视且要解决的了。于是谈论、争辩、达成共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都在释疑中得到了解决。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叶老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总结评价。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四、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在“预习”中指出: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把课文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画下来。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围绕这一预习重点,可以设计以下训练:

1.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个重点词语回答。初步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

2.讨论: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试举例说明。

至此师生共同归纳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表现:知人心,识天文,晓地理。周瑜的慨叹,反衬出诸葛亮过人的才干。这样设计训练,把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的位置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一

一、告诉学生预习语文的方法:

1、读好书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最基本方式。

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一篇课文学完了,有的孩子读起书来仍然是结结巴巴,错误一大堆。“读”的功夫如此,又怎能让“书义自现”呢?因此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2、用好工具

用好工具是以字典、词典为工具的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预习,这一类预习常用于生字、新词的掌握。解释词语的预习,词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样可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抄袭词语解释。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规定必须解释哪些词语,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按其所需,自己决定。

这不仅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学会质疑

预习中质的“疑”可以从教材中课后习题中寻找。这里出现的问题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教师先教给学生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掌握预习方法,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质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标,突出最重要问题来提问。

4、归类整理

归类整理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归类整理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5、合作预习

合作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开放预习

开放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预习大部分在家里进行,因此要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还提醒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

当孩子预习出现问题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

3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二

一、循序渐进 序列层次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性,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我认为关于预习的要求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掌握学法 由内到外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注意表扬鼓励,以激发预习兴趣。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内先学会预习呢?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l、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读、思、圈、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应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不同的标记。例如:文中的生字组成词语用直线;需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曲线标出,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来理解;遇到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待上课时解决。

3、给课文加批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那些使人感动、让人有感触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如在篇章结构方面批注“前后呼应”、“总起句”、“过渡句”等,在优美的段落旁批注“真美”、“妙极了”,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课内预习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形成了能力。这时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预习。

三、因材施教 分层设计

学生存在能力的差异。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还不会查,文章的段落分不准,主要内容概括不上来。根据这个现状,要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

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努力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层的预习,逐步增加第二层的预习,尽快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四、围绕重点 综合训练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设计预习问题时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就可以避免“清一色”,“流于形式”。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五、敢于质疑 讨论交流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引导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积极动脑,进入角色。质疑之后便进入讨论阶段,这是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在相对自由的讨论天地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切不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牵制学生思维,压制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造成思维单一,影响训练成效,扼杀学生的阅读个性。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式的,也可以是小组式的。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目标和思维形式,相机诱导,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4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三

一、读好书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最基本方式。

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一篇课文学完了,有的孩子读起书来仍然是结结巴巴,错误一大堆。“读”的功夫如此,又怎能让“书义自现”呢?因此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一般一篇课文用两个课时上完。我把两个课时的预习内容概括成“四读法”。第一课时的预习要求:一读课文,大声朗读,熟读课文;二读课文,快速浏览,理清脉络。第二课时的预习要求:三读课文,静心默读,思考感悟;四读课文,拓展阅读,摘抄资料。

二、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预习作业

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例如,我们在教六上的课文《姥姥的剪纸》时,我们除了常规的预习外,还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安排重点预习的内容。这篇课文中的多音字比较多,例如:左邻右舍(shè) 择(zhái)菜 调(tiáo)皮蛋 刁难(nàn) 数(shǔ)九隆冬 三伏盛(shèng)夏;还有些读轻声的字:工夫(fu) 庄稼(jia) 机灵(ling)鬼。

另外,本课还有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却变成了褒义词或中性词。例如: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我们也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所以我们在第一课时的预习要求中让学生关注本课的多音字和轻声,以及上述的那些有特色的词语。

第二课时,我们主要通过感受剪纸作品,来体会姥姥的勤劳善良、心灵手巧,以及“我”与姥姥的浓浓亲情。所以我们让孩子们在第二课时的静心默读,思考感悟时着重让学生找到文章中描写剪纸作品的句段,并通过对字、词、句的揣摩,从中感受姥姥的品质以及我与姥姥的感情。

三、合作预习

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合作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疑问,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