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传统教师一贯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固有的知识,这种情况,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真正的适应。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小学生往往更喜欢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情境引到课堂上,供学生思考讨论,效果非常好。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和100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把超市的促销活动的情况引入到课堂,我对学生这样说:“在某大型超市促销活动中,商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零食,价格有几分几角几元,老师一共带了80元。”接着我将准备好的东西摆到桌子上,其中有男孩喜欢的模型飞机、小汽车,有女孩喜欢的零食,以及学习和体育用品等。我

把上面的价格标签展现出来,对学生们说:“假如你去选择购物,那你会选些什么东西?”由于这是学生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大家马上踊跃起来,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压抑的现象。这时,我把话锋一转,“老师打算去买一些玩具和零食,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应该买哪些东西,正好把钱花完?”听到我的话,学生们更加踊跃,大家都盯着价格表,有的学生口中小声的算,有的学生拿出纸和笔计算着,一会儿,就有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写出了各自满意的购买方法,他们争着向大家讲述着,各自拥有80元钱会怎样花费。据我统计,除了很少的错误,大家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对人民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如此,对于100内的加法和减法,也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减少了,而学生门的主动性增加了。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要求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诱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丰富的想象。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适时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堂课中,教师适时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学生适时合理的评价,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自主学习习惯。

2

数学课堂引导方法

引导发现,教给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性的问题:一是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长方形的周长(操作、计算)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运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教给他们三种学习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第二,操作计算,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第三,推导,利用长方形周长与它的长、宽的关系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过程,让他们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探索方法,学会了怎样通过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情感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积极进行思维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创设情境要抓住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形式要灵活多样,着眼于“趣”“实”“活”,生动活泼,充满悬念。在小学阶段主要利用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如在一堂有关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来引入:“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超市老板。超市里现在有10元一瓶的可乐300瓶(每瓶1000毫升),和2元一瓶的可乐100瓶(每瓶150毫升),你能想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此时,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提问:“周末大家去天生桥春游,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乐,请大家想想办法,该怎么买才最划算?”由于转换了角色,学生们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3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4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都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告诉他们:“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尽量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看单价。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三、满足学生成功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及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活动,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自信心。学生就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