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1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装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400×25%÷20%-400=100(克)。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3.重视求证,突破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取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判断题,一般学生很难断定,教师若教会学生根据题目采用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判断43700÷24≈1400……1是否正确,可引导学生利用求被除数方法来验证。1400×24+1=43701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的。进一步求证得出1400×24+100=437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变了,余数也会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抽象的题目就变得具体化了。

2

数学课堂教学讨论

第一,运用知识之间的迁移关系,衔接各个知识点。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两者环环相扣。教学中要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数学课堂教学讨论

第二,进行知识间的转化。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从整体把握知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学会知识的分类、比较、归纳总结,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达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真正理解和便于记忆。

第三,设计板书内容。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示意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要选择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板书内容,做到形式新颖、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让学生一目了然,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最后,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学生通过练习题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把知识转化为技巧,学会综合运用。教师在练习题的布置上要突出知识点,围绕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从多方面强化练习。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数学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新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4

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教学对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这一环节却常常被小学数学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导入教学是没必要的,只需把课堂时间利用好,尽量地在课堂上教授完课本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教师通过一个有效的导课环节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可以引用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此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课上教师如果运用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就能够很好地把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导入的内容必须与课程内容保持一致,要做到二者的有效衔接。例如,在教授“路程=时间×速度”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个“龟兔赛跑”的小故事来导入这个知识点。但是教师不要立刻将答案告诉给学生,等到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再将故事的结局告诉给学生。这样在一开始就留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有个思考的过程,还可以一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脚步走,直至学生知道龟兔赛跑的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学生最终也明白了为什么聪明矫健的兔子居然会输给慢慢吞吞的乌龟,也能深刻地理解到“路程=时间×速度”这个知识点。

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巧妙设置情境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方式,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把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教授“数的分成”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转换为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故事中宋国的那只猴子,主人早上给它4个桃子,傍晚给它3个桃子它就不满意了,第二天主人早上给3个桃子,傍晚给4个桃子它就高兴了。

在小学生嘲笑猴子愚蠢的同时也能够轻松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还可以把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以此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的问题情境:明天是奶奶的生日,老师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于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的首饰盒,然后对学生说:“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个首饰盒包起来,需要用多大的纸,怎么计算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相互探讨,最终得出解决方案,从而引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