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

1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

词语是在我们进行国语交谈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丽。所以,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结合文本,让词语意思清晰化

每个词语所生存的环境是所在的课文,对词语的意思,我们不能简单地凭借工具书去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文本当中去理解,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获得对词语的感悟。常言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王崧舟老师的一段话让我深有同感:“感人的文字光找出来是不够的,你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动去品味它们、咀嚼它们,不要放过其中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用词造句与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才能让学生滋润在人文精神的知识海洋里,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对文章关键词语的品析,足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牵一“词”而动全“篇”的功效。所以,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揣摩词语的意思,即“联系课文”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让学生从功效、感性方面去体会,胜于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去理解。

教学《触摸春天》课文中“张望”一词,以词解词,全班学生都明白该词的意思,(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但学生不会明白文中“张望”的含义:不仅表现了盲童安静对蝴蝶的喜欢和留恋,还表现了盲童安静对飞翔的向往,对生命的关爱。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的是谁“张望”呢?

生:盲童安静。

师:盲童安静“张望”什么呢?

生:张望放飞的蝴蝶。

师:既然安静是一个盲童,那她又怎么能“张望”放飞的蝴蝶呢?

生:“张望”是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意思。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她不能用眼睛去观看蝴蝶的飞翔,所以我觉得“张望”这个词用在描写安静的身上,应该是指她凭着自己的感觉或灵性来想象着蝴蝶飞翔的样子和方向的。

师:你说得很好。作者用“张望”来描写安静,还包含有其它的意思吗?

生:有。

师:你能说说你读懂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张望”这个词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还表现出安静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蝴蝶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张望”一词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安静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春天、关爱生命,向往飞翔的女孩。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和感受来读一读“张望”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呀?

生:(充满感情地读)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张望”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借助实物,让词语意思直观化

小学生的认识必须经历从具体意识到抽象意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单纯用抽象的语言讲解,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蟋蟀,让学生认识到瓶中的蟋蟀就是一条生命;然后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玉米、花生、绿豆、瓜仁等植物种子,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粒种子里都包含着一条小生命;最后又让学生转想着自己,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条生命。这样,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联系实际,让词语意思活动化

感悟词语鲜明的形象,体察词语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我们就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实际,抓住文本中每个有深度的、有内涵的词、句、段细嚼慢研,在细节上、深度上下功夫,使词语的意思立体化、形象化、情感化、活动化。

词语横躺在文本里就是一个“僵尸”,而当它们一旦被激活了,或出现在黑板的某个练习角落,或念诵于孩子们的口语交际、用词造句中,或集结在学生的习作中,这时,词语才是活生生地“站”起来。为了寻求这种活生生的“站词”,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得民主,和谐,激扬,丰富,个性和创新;而不应该总是停留在处理词语过于简单化、机械化;解析词语像套套子似的然后死记硬背;遣词造句方式要求必须统一,极不科学。

例如,我教《桂林山水》一文时,课文里面有许多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的优美词语,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到的词语“活”起来,上完课文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这里的农村到处都是山山水水的,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用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仿照“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的写法,分别写两段话,一段话描写家乡的水或自己看到过的水的特点;另一段话描写家乡的山或自己看到过的山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里,一段段精妙绝伦的话语出现在我眼前:

池塘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过的铜镜;池塘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池塘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

太湖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迷蒙的铜镜;太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小鱼小虾在嬉戏;太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片茂盛的森林。

……

远处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少女,像山羊,像桃子,奇峰罗列,形态各异;远处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松树,像无瑕的翡翠,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远处的山真险啊,高峰耸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家乡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金鱼,像宝塔,像老虎,像引吭高亢的雄鸡;家乡的山真秀啊,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像新生的树木,五彩斑斓,倒映水中;家乡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随时都会栽倒下来一样。

……

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让祖国的语言文字“活”起来了。

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词语教学的目的吗?

2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一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使用,将其束之高阁,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5、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6、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

7、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8、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9、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11、联系插图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学生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二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词语理解技巧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 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 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 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4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三

一、着字析义

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着字析义即把有些合成词拆开,给每个字组词,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再把这些字的意思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思。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对于“引吭高歌”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引”是拉伸,“吭”是喉咙,“高”是高声,“歌”是歌唱,合起来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拉伸嗓子,高声歌唱。着字析义是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二、借助形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种手段把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去感悟,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他们轻松而准确地理解词语。

(一)观察图画

利用图画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他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如《问银河》一文中,对于“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雄伟的斜拉桥吗”中的“斜拉桥”,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那么学生的理解还是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斜拉桥”的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斜拉桥”的直观感受,使学生易于领会、掌握词语的含义。

(二)模仿表演

采取有趣又有效的表演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让词语以其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如《狐假虎威》一文中,对于 “摇头摆尾”这个词语,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表演的方式来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在文中指的是狐狸为了让老虎相信自己的话,故意装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这种方式比单纯的借助工具书或者语言解释要更为形象有趣,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心领神会词语的含义。

(三)直观演示

直观演示可以将抽象的词语化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直观而便捷地掌握词语含义。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中的“饱满”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首先,教师出示实物“豆荚”,让学生通过摸来体验豆荚胖胖的、鼓鼓的感觉,从而知道饱满的第一层含义是“丰满”。接着,教师可以将胸膛一挺,提问学生:“老师现在精神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饱满”还可以形容人精神充足。这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得扎实高效。

三、结合文本

对于有些词语,文中的相关语句已提示或者解释了其含义。对此,教师不妨让学生仔细读读相关段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解释词语。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对于“自由自在”一词,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蝈蝈在炎热的夏天中躲到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这样惬意的生活,来理解“自由自在”的含义,即没有约束,安闲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联系生活

词语来源于生活。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用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或事情来帮助他们理解词语。如教学《鸟岛》一文时,对于 “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一句中的“密密麻麻”一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夜晚天空中的星星”“节日大街上的人”等他们熟知的事物,理解“密密麻麻”指的就是又多又密。这里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原先脑海中已有的表象,使学生对“密密麻麻”一词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理解。

五、比较揣摩

对于理解起来模糊不清的词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揣摩体会,从而准确理解词语内涵。《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开头写道:“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对于“绿油油”“黄灿灿”这两个叠词,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其表示“非常绿”“非常黄”的含义,但是究竟绿到什么程度,黄到什么程度,学生的理解就很模糊了。此时,教师不妨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绿油油的叶子”与“绿色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与“黄色的小花”,从而体会出“绿油油”不仅指非常绿,还指绿得发亮,“黄灿灿”不仅指非常黄,还指黄得耀眼,进而让学生从这两个叠词中体会到花生的美丽和长势茂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技巧与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