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1

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教学 设计

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数学活动教学是在吸收了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杜威“从做中学”、构建主义教学思想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训练活动.它的基本习得方式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1.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使学生的体验得到增强

初中数学活动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使学生的参与欲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氛围和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登台讲课,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积极提问,从而使课堂气氛得到增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构建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进行

从构建主义理论可以得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励学生去构建数学思想,要想做好数学思想的构建,就要能够把各种不同的相关数学在数学活动中区分出来.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探索、经历、感受、体验”的学习过程,应当有“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人为地去对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包装,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构建,达到主动进行从事数学活动,从而实现数学概念的形成.

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3.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在教室内,要走进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活动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需要生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意识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数学知识要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目前,现有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生活观察力、想象力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数学数量关系、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进行联系,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自然现象,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实例进行数学教学.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数学蕴含着许多与中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往往比较简单,是指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如图形法、通分法、公式法、比较法、实验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中,就要渗透化归思想、转换思想等,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间同化与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识结构。如教学“9加几”得出“凑十法”后,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但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还得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本的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反思所学的概念、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单元的总结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及其他同学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比较自己的分析和解题思路,搜寻不足之处。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学生往往只是把除数化为整数而未能正确处理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是否已经是恒等变换,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商不变的性质”应用到小数除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解题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从错解和正解的比较中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从而把握小数除法法则的本质。

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要通过有效方法清晰形象地展示出过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一眼就能看出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引发学生用重叠法比较两个给出的图形的大小,再更换图形,设置重叠法比较的障碍,接着激发学生创新性地运用“小方块”进行间接比较,为了解决因“小方块”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问题,就有了统一“小方块”大小的必要。通过以上的过程,学生不仅清楚地理解了“面积单位”的含义,而且也了解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学生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良好的作用。例如,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人数相同的几组,每组面对一组数学题目,题目用纸盖住,用粉笔当接力棒。比赛开始,每组的第一个人跑上去揭开第一题,算完后把“接力棒”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跑上去,他要先修改第一个同学做的题目,做对的打“√”号,然后揭开第二题,算完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三个同学……。评奖的方法是:每组的底分是一样的,速度最快的组加5分,依次加3分、1分,最后算完的小组不加分;没有“√”号的题目(说明是算错再改的)一题扣3分,最后按总分的高低,排出集体的名次,并给予奖励。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了竞争的快乐和乐趣,又学到了应掌握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采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鼓励和激发,教师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充满活力和兴趣。例如,每当我批改完作业,总要在练习本上批上鼓励语,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差错,我是这样下批语的:“这道题可以这样思考……就能做对”,“细心检查,认真纠正,就能成功”。我还经常给学生重复这句话:“你一定能做好!这次错了,别灰心。第二次,第三次,你就一定能做对!”这样充满激励性的话语,颇受学生的欢迎,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中国古今数学成就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顾我国古今数学发展史,中国学者为了数学的不断完美,呕心沥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算盘的发明,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的挺进。这些史料都可以教育和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讲解“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向学生介绍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密率值是世界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人们又将圆周率称为“祖率”。

4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要考虑和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敢于提问,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平等交流与对话,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要给予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先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做出猜想,然而通过实验: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容器,看几次正好倒满。最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的结论。教师改变了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估计、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持久的不懈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新颖、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游戏、制作、比赛、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体会到创造的愉悦。如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教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如右图所示,张华家的卫生间是长方形,张华爸爸准备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砖,才能不用锯就整齐地铺满卫生间呢?”学生议论纷纷,生1:“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每行铺24块,铺18行。”生2:“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师:“张华爸爸想铺得快一点,用哪种铺法最好?”学生纷纷表示用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最快。教者适时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为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的?”生3:“1、2、3、6既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是它们公有的因数。”师:“18和24的公因数有几个?最大的是哪个?”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将学生引入了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发展性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强调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不同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初中数学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