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1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个学科教师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身做起,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细致梳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我在数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列出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们西藏土地面积约有120万平方千米,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辉煌成就。在数学时分秒时有这样一题:一天扎西家来客人,他洗一只茶壶要1分钟,烧开火用5分钟,找茶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放茶叶用5秒,倒开水用20秒,请小朋友算一算,他最少要多少时间才能让客人喝口茶?从此题中学生要学会珍惜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圆的面积时,介绍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元”,并讲述他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在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评价的导向作用无疑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评价中,让评价承载德育的功能。效果将会出乎意料之外。例如:在一年级的学生刚入时,很多学生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各说各的,争先恐后,一点也听不清楚,我就用“如果你能让同学先说,会显得更有礼貌”,“如果先尊重别人,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如:在一年级编应用题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我第一次帮妈妈搬了7盆花,第二次又帮妈妈搬了5盆花,我一共搬了几盆花?我及时评价:“你不仅应用题编的好,还喜欢帮助别人,特棒!”,还有一个学生说:一只青蛙一天了8只害虫,第二天捉了9只害虫,它一共捉了多少只害虫?评价:“你懂得了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它!”“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还有“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等语言。学生将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和发展,德育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2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气的生产原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就给学生放一段有关海的音乐,配有海浪的声音,同时展示几组有关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着用一段抒情的话引入新课:“浩瀚的海洋曾经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在大海的深蓝处,隐藏着多少人类未知的谜,向大海进军,又是多少人苦苦追求的梦想。今天让我们走向海洋,学习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然后设置问题:“你知道浩瀚的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物质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讨论随即展开。 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学生探究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中乙醇的有关性质时,可增加学生实验: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部分加热铜丝,观察现象。当看到不同的现象时,学生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纷纷在思考肯定是酒精灯内外焰的物质不一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恍然大悟:在外焰加热时,铜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将铜丝移近内焰时,挥发出的酒精蒸气与氧化铜反应又生成铜,所以铜丝表面就出现变黑又变光亮的奇怪现象,如此反复。铜丝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同时纠正了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催化剂不参加反应”的错误印象。 反思: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意识。只有主动积极的思维意识的觉醒,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设疑激思是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当的提问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构建的一把金钥匙。在这一点上,我的具体做法是:1.在新旧知识点的连接点上设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设问: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呢?面积呢?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经过层层设问,把学生从“已知”引向“未知”,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在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上设疑:在教学21×43时,我设问:先用乘数个位上的3去21,得什么?3写在哪一位上?再用乘数十位上的4乘21,得多少?

4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最后一步怎么做?通过层层设问,从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在学生认知的疑惑点上设疑:在教学“比的化简”时,有部分学生把比的化简如下: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提问:这样的化简正确吗?错在什么地方?求比值与化简比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了更深的认识。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平行线》时,当学生概括出定义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看书质疑:你认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为什么?通过质疑,使学生对平行线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从多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探索研究。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让学生自己对新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每到这时,学生兴趣会大增,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言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笔者只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述出来,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学低年级“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的口算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积累的数学知识说说如何计算,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繁有简,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在学生充分想象之后,教师在出示规范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得出准确的选择。这样可以加深理解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的安排不是机械重复模仿例题,而是要有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知识面,发展智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练习,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4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难以自主进行学习。因此,要想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不可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观察能力常常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密切相联,对于同一个事物,学生观察的方向、角度不同,他们获得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在观察中要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边观察边思考,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提高中不断培养起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典型特点就是独特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预备的教案来进行教学,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顺着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怪异”问题,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

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记忆力在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知识系统也比较庞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当然,这里所说的记忆能力不是指“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记忆。如果数学学习仅仅是记住了概念和公式之类,不能彻底理解也不会灵活运用,那么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辅以一些形象具体的事例或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