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

1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

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衔接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普遍性的问题,那么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前提

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非常重要,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成绩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强弱等因人施教,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

、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进入初中后,学生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任务,等待他们的也许是一座座的“高山”,一道道的“沟壑”,此时,帮助他们树立面对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教版语文》义务教材的第一单元内容编排的就是关于“人生”的话题。新学期伊始,我就充分利用文本教材“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的过程:人生应该是豁达、乐观、奋发、进取的。同时,让他们用日记、周记、作文的形式写自我体验、个性特点、奋斗目标,以便笔者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发展性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小学教育能有效衔接的关键。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就是为了收获。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种修辞的运用,一种情感的体验等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积极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在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都应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全方位展开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不把传统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

如果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遭到教师的冷嘲热讽,那么一蹶不振、颓废丧志的学生可能就会接踵而至,畏学、厌学、弃学者将会逐渐增多。所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益、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全方位地考评学生,我常采用以下的方法:

1 背诵量化

相对于小学生,中学生花在读课文的时间要少得多。在学生朗读前,首先应明确背诵内容,采取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对其背诵的速度、熟练程度、学习态度进行量化。比如:开展班级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文知识抢答等活动,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从而促进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课堂发言量化

课堂回答问题时,初一有少数学生会举手,初二有个别学生会举手,初三没有学生举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入青春期产生了害羞心理及从众心理。我针对课堂发言进行量化,如:引进竞争机制,组与组之间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同桌之间竞赛,发一次言奖一朵小红花,对发言出色的学生给予加奖。

3 作业态度量化

精选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作业量。教师应做到有布置必细心批改,每次批改均打出等级并作好记录。对作业优秀者给予表扬,促使后进学生向优秀同学学习,以逐步端正其作业态度。

2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一

一、认真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引导,促进教育教学顺利推进。

(一)抓好入学思想教育,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准备。初一年级学生还带有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小学的生活习惯,为了使其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我们应该从入班第一天起,就进行入学思想教育。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为中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已是中学生而不再是小学生,要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在学习课程上,也有别于小学,课程增加,课时也增加了。初中的学习比小学紧张,不能像在小学那样贪玩了。在生活纪律上,生活要自理,做事要自觉,能担当得起班级或是家庭的主任,更多的是自己管理自己,要求也比小学要严格。

(二)建立家长委员会,求得家长配合。在开学一、二周内就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明初中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让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适应工作。比如让家长帮助掌握作息时间,避免学生睡眠不足。要求家长向教师们介绍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尤其是顽皮孩子的优缺点,以便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因材施教。还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要求,我制定了《家庭教育须知》、《家教误区》等印发给家长,以提高家教质量。

二、根据语文的理论性结合,如何研究“衔接”问题。

(一)认真研究初中新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我们知道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赞美地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

如初一年级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如何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1、备好教材是老师的任务,明确教法学法,处理好衔接。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很清楚的认识到,小学生上到中学后,各方面还存在着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老师上的课和小学的课的上法就有区别,他们很不适应,就是觉得在小学老师教过的课文,到了初中还在学这些课文,他们就没有耐心。我们弄清初中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为什么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小学与初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

2、要抓好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我们应该从思想、教学课程、作业和测试上,去消除他们恐惧的心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课程标准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

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具有文学性和戏剧性;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教学侧重有所分清,不会再出现以往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言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

3、从阅读要求看,小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僧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初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根据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质和量的要求,就是不同学段的衔接点。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1、进入初中后,认真抓好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平时适当选择了以课外材料为内容,在班上开展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3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二

一、初中阶段,语文能力训练必须保持和加强的几点

1、课堂要开口

语文课堂的沉闷,一直让人指责,而学生年龄越大,越到高年级,课堂上的开口读显得越来越少,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而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陶醉其中的大声朗读,尽管这些书声可能不标准,是唱读,但的确是一种原生态的语文学习。心理学家也指出,读书也是学生课堂上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到了初中,教师也应当适量适度地让学生开口读书,让个人示范读、小组读、全班读、诵读、比赛读、加分读等方式综合起来,目的就是让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生字词的教学要抓实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生字词的教学,抓得实,抓得紧,这既是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但到了初中,随着语文周课时量的减少、课程增多、语文课件泛滥等原因。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非常严重。初中阶段,教师在生字词的教学方面太依赖课件,往往是教师点击鼠标,生字词的形、音、义逐一出现,但学生没有动手写,对于生字词的写法读法、用法,并未掌握。长期如此,这种“过眼云烟式”的教法,也必然导致效果不佳。

3、合作小组的活动要开展

语文衔接

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的合作热情要远远高于初中生。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二个方面:其一是初中生正处生长发育期,心理上逐渐处于半封闭期;其二是初中的学业压力加大,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课外、课前的合作。小学阶段,异质组的形成: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检查手段、小组评比等,往往比初中要丰富、活泼、到位、有实效。但“合作”作为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之一,不仅仅是小学生的事,也是初中生的事,更是学生一辈子的事,要一直持续。

4、图书角读书活动要坚持

凡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学习靠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靠平时大量的阅读,但在现实阶段,往往是学校图书资源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尤其在农村薄弱小学,连基本的工具书都十分缺乏。在此情况下,各班的语文教师往往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图书角读书现象”:学生各自带课外书回班上,班上指定管理角色,借书、看书、还书、管书,全部是学生。这样做的意义至少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学生在互相借阅的过程中,往往能产生新的知识、智慧的火花,并能保持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相当的意义。“图书角读书现象”,应该在初中阶段发扬光大,不管这所初中的图书资源是否丰富,更何况,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辈子的事,必须保持。

5、朗读经典、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要实行

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诵读经典、讲故事、朗诵比赛等,这些比赛,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胆识训练、表现自我、提高语文兴趣等,有着相当的意义。但到了初中之后,因为课程多、功课压力大、各科抢时间的现象非常突出,落到语文科目,竟然连一些自读课文都不讲了,一些综合性学习不开展了,多数口语训练不落实了,语文教师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测试、分数考核,把学生的主要精力转向了如何应付考试,训练应试题目、锻炼应试能力,这是相当令人心痛的。因此说,在初中阶段,应当沿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形成的好习惯,自主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使初中的语文能保留小学的“活泼”。

二、小学阶段,语文能力训练必须加强的几点

1、听话能力

小学教师相对于初中教师而言,语气可能更加亲切、热情,这主要是遵循了小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而到了初中,教师的语速一般更快,信息容量增大,如果学生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听话能力,对于课堂上摄取信息是有一定困难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堂笔记记不快、记不全、记不好。

2、写字速度

到了初中,因为课程增多,功课压力大,作业、练习增多,也要求学生的写字速度加快。特别是在课堂上,做笔记、书写速度要跟上,否则,学生听课会有点吃力,拖欠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不利的。当然,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求语文教师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以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学习。

3、读书速度和方式

到了初中,书本变厚了,课外阅读的资料更多了,这必然要求学生的读书速度和方式要有所改变。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多为一字一词的慢读,课堂上则主要为唱读,而且边读书边批注、划记等习惯尚未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受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对于默读、诵读,边读边批注等方式,都能运用起来,并且成为一种良好习惯。这些训练,可以放在小学高年级适当进行,并要逐步纠正“手指指着读”“不开口就无法读”“看书不动笔”等坏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多种读书方法,读书时能更多地思考,“读得进去”。

4、古诗词的学法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小学和初中的学法差异较大。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朗读――释义――背诵――默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语文教师要将古诗词一句一句翻译出来,这样做的意义如何暂且不论,反正大家都觉得有必要。但到了中学,这个环节往往就省略了,不会逐句翻译,而是对于重点句子稍作解释,对于诗歌的整体感悟继续保留着“读、背、默”的环节,省略了“译”,而多了“品”,学得更“抽象”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也可能是古诗词本身的特点和魅力造成的。比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该如何准确地翻译呢?是不是教师不译出来,学生就无法体会那种阳春三月、繁华似锦、如烟如雾般氤氲的美景呢?

5、课外阅读中应适当增加两个环节

为了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现行的语文教材,已经在课后题的安排上,比较注重“写什么”“怎么写”的阅读思路,这种安排无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师生整体把握课文、了解或掌握文章写法,都有很好的指导性。

4

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三

一、用爱去宽容,善待学生

这看过去像通常的口号一样毫无实在的用处,但在小升初中语文教学衔接上却是一个首要条件。如果用初中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一个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那么恐怕没有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自己接手的七年级新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以及他们的课外阅读面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取得初步的收获,让学生学得愉快。这些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对初中的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怀着对初中的憧憬,想在初中从新来过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降低要求、放慢脚步,让学生在学习上尝到甜头,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劲头。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幼稚、语文学习上的失误、知识面的狭窄,不宜急着批评指责,对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善意、耐心地给他们一段时间,在老师正确巧妙的引导下,不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法的选择上,初中教师由于升学和评价的原因,在教学中不免带有功利色彩,有时候会对照考试来要求学生。因此要适当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不急不躁,设身处地地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那些头脑灵活、天资聪慧但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要求他们注意倾听、安静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在习惯养成上着力培养,一般不出一个学期,此类学生就能迅速适应,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获得稳定提升的后劲;对于那些资质一般,但习惯较好的学生,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在课堂上要多给机会让他们发言,以激发兴趣,体验成功。一段时间过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上课发言的次数和所回答问题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基础、资质、习惯方面都比较欠缺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要关注。不一定是每堂课都让他们发言,而是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这样假以时日,积小成为大成,学业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可以预见的。

二、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师的双向沟通

1、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沟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听不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全班同学在作业的具体内容上,听下来竟然会有好几种不同的看法。认真的同学只好每次打电话问老师,老师也不堪其扰。小学教师对初中语文学习在习惯养成方面的实际需求,要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有效培养。

针对作业的规范准确、文字的工整清楚、听课的专注认真、坐姿的端正持久等方面的培养,争取在5-6年级内取得成效。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可归为两大类,到了初中后结局正好也是两大类:其一是头脑灵活习惯不好的,成绩到了初中往往是日渐下滑,有的还会迅速垫底;其二是学习认真习惯好的,此类学生若加上头脑灵活的,则正是所有教师眼中理想的语文好苗子、其长期的发展态势可以乐观估计。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恐怕不会有异议。

2、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目标的沟通。目前,在教育功利化不断显现并加深的大环境下,许多有责任感的小学教师,常常对小升初免考背景之下学生语文的能力下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恶化、语文课堂实效的下降、对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心怀忧虑,对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发展前景忧心忡忡。大家都知道,卷面分数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为学生长远的发展考量,教师们应更重视加强对学生学科知识面、认知维度、深入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方面,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新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阅读目标这样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教学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在小学课堂上,文本的情感是通过朗读来体现的,老师们依据课标,让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可以达到要求。

初中的课堂,则着眼于考试要求和能力目标,大多数情况是避开精读环节,直接进入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探究,并训练学生在语言和文字上将探究的结果呈现出来,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往更深的层次深入,如果小学阶段教师重视在这方面的训练与强化,学生就有可能具备较强的概括、理解、表达能力,较强的提取信息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的课堂就会比较轻松。

3、开展内容清晰、目标明确的教研活动。

(1)组织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互相听课活动,通过观摩对方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实况,开展有计划有中心发言人的交流。目的是获得双方的教学方式、课堂景观、学生表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在目前的制度下,初中教师与有可能升入自己学校的片区小学、与这个学校的毕业班老师,进行对口的交流尤其必要。也可以到邻近的小学进行上述观摩、交流。

(2)小学教师在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向学生介绍初中科目、各科课时、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等等,并做好思想上的调整和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有具体的认识,升上初中后,减少学生心里的陌生感、不适感。初中教师在介绍和准备的内容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学生进入初中后,加强对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课堂教学上的激励,让学生慢慢摆脱不利的心理状况。

(3)组织小学教师学习课标的要求,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为升入初中做准备。如上面提到的阅读教学标准方面的适当拔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一定时间的训练,形成基本的能力。同时,针对初中教师反映的问题,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以便更好地与初中衔接。

(4)建立学生跟踪研究制度。通过不同渠道,对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学业情况与学习能力水平进行跟踪,并形成制度。将有效促进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在实际操作层面,学校成立一个附属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小组,成员包括毕业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科负责人,对每届毕业生好中差的学生,分类进行至少一个学年的跟踪,将跟踪的结果反馈给学校包括全体语文教师,以便拿出具体的应当的措施。

(5)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每学年的期末考,针对语文学科,进行一次小学初中教师交换阅卷,这对老师们加强了解、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小学和初中的不同要求十分有效。小学教师通过了解初中教师的评卷标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具体要求,实现教学上的有效衔接。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怎样做好与初中的语文衔接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