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肯定孩子

任何一个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大多依据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并且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给他,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那么,如何肯定孩子呢?
如何肯定孩子
积极的肯定使孩子备受鼓舞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也只能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肯定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最令他们记忆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赞扬。如何让孩子在被人承认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呢?首先,总是看到孩子好的方面。比如每天都挑出孩子一天里做对的事情并且记下来。其次,要及时夸奖,具体告诉孩子他做对了什么事情,告诉他父母对他所做的事情是多么高兴,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愉快心情。另外,平时也要多使用一些无声的肯定,如使用笑容、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肯定的表示等。
责骂与肯定效果截然相反
责骂,在父母看来是平常的小事,但对孩子来说,父母责骂不休便是自己的“世界末日”。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许多父母认为严格要求要靠责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其实不然。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心理测验:把孩子分成a和b两个成绩相当的组,分别让他们考同样的试题。过了3天,试验者告诉a组同学:“上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们千万不能输给上次,好好考吧!”再对b组的同学说:“你们上次成绩很差!这怎么行呢?这次必须反败为胜!”结果,原本成绩相当的两个组,得到肯定和夸奖的一组,第二次测试成绩很好,受到责怪后再考的那一组成绩很不理想。有的父母虽然明白“责骂孩子不好,肯定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好”的道理,可是自己却做不到。眼看孩子不用功学习不骂他反而夸他,无论如何也很难做到,但此刻最重要的是充分地理解孩子、相信孩子,不要以感情代替理智。
肯定不分高低
一名心理学家到一所普通的学校调研,一位老师问他:“先生,你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然可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点到的孩子从此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怀、家长的夸赞,孩子也找到了天才的感觉,成绩不断提高,从普通的学生成为佼佼者。一年后,专家再次访问该校,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老师回答:“好极了!”接着她又问道:“先生,我感到惊讶,你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你一指点,他们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们露出了一脸的惊讶。
这个小小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是天才的时候,他就真的成为天才了。这位专家对点出的几个孩子的肯定收到了这么大的效果,这一切都源于孩子有了信心,他们相信自己是天才,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孩子们前进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就如同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一个人的成长若沿着积极上升的形式进行,可以想象其积累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在许多伟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有人曾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可以说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培养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肯定、多鼓励。对孩子来说,大人的肯定与鼓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具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功能,还能激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经常肯定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