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地备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精心备课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一、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熟悉课标,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才能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找准所教教材训练点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有效,就应做到“一研读,两了解”。

首先,研读课标不可缺少。每学期初,我组织教师反复研究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做到心中装课标。其次,通览教材把握重点。通览本册教材内容,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期有十个《金钥匙》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单元备课不容忽视。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提倡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全面了解、熟悉教材,制定措施,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教材。

二、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倡“朗读三部曲”。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读懂编者意图。课例、课例中的“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的练习题,都是老师要读的内容――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特别是课后练习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只有读懂,才能正确把握单元及每篇主体课文的训练点。其次,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备课时,我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

对于感情型课文,如《老人与海鸥》,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揣摩课文的意境。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但是,教参阅读也不可少。吃透单元、课时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学会分析、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可以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三、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

语文教学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教师应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备课之前,不要把“书”作为单纯的教科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使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如:五年级上期《浙江潮》一课,引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江潮的气势,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据此,教师要积极地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从而承八方雨露,纳百家之言,兼收并蓄,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学生。

四、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这样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艺术

一、吃透教材文本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运用提前预习课文的学习方法,要对教材有一个大概的清晰的认识。同样地,教师在教课之前也必须认真地备课,做好上课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语文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的中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想要把教材给学生讲透彻、讲明白,首先需要教师自己吃透教材文本,完全将教材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拿捏自如。我们常常说,教师如果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理解教材,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教会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很多青年教师尚处于教学初期,他们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不需要过分认真地备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学生处于较小的年龄,对于一切新生事物都倍感兴趣,但是还不成熟。所以,教师更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更加认真,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学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些教师,自以为教学经验充足,不认真备课,上课时被学生的一些问题给难住,一时之间招架不住,不仅自己丢了面子,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而且也在给学生作出不好的示范。

当然,我们并不是讲,教师必须什么都会,能回答学生所有问题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我们只是认为,教师作为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责任重大,必须时时刻刻为人师表。其实,教师认真的备课也是在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小学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当他们感受到自己崇敬的语文老师也是认真备课时,就会自然而然受到熏陶,逐渐养成认真预习课文的好习惯。吃透教材文本是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探究。

二、广泛查阅资料

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步骤。语文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和很多相关学科以及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多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授《赤壁之战》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涉猎足够多的相关历史知识。教师要熟知三国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以便在讲授这一课时更加全面、更加生动、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所以学生有的方面的知识储量甚至可能是高过教师本人的。我们讲学生某方面知识宽于教师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现代科技创造了更多学生广泛学习的途径,我们应该为学生们高兴,为我们处于这个先进的时代而庆幸。所以,教师也应当给学生们布置下查阅相关资料的学习任务,在课上给学生们机会进行自我展示。学生们在学习《赤壁之战》之前,通过亲身查阅和收集资料,就可以对曹操、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敌我关系、实力对比等等许多历史背景有了大概的了解,就能更好的的理解文章,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

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共同查阅,共同进步,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运而生,真可谓是不亦乐乎。这种美好的学习氛围,正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追求的。所以说,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是教师备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高效环节。教师在这个步骤的实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充分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广集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教案。教案与课本一样都是一个教师成功进行教学的蓝本。不同的是,教材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案。教师每一节课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教案。教案是一名学校语文教师认真对待教学与否的一面镜子和一个衡量的标准。精心备课的教师往往每节课的教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不认真备课的教师,往往将教案准备得缺乏新意、千篇一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案设计是教师个人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经验完成的。

但是新的时期,我们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我们就应该和学生一起完成教案的工作。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广泛地收集教案,尝试学生们进行设计教案,教师从教案中了解学生眼中的学习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就可以更好地准备自己真正的教学计划,设计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最佳的教案。设计教案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艰巨的任务,教师在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教案可以说是备课的精华的展示,是教师讲好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教案的设计和书写,力图为讲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怎么有效备课

一、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前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实这一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品读教材,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师品读教材,感悟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四、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该怎样备课

1、自备为主,适当借鉴

《新课标》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所以,教师备课要自备为主,要相信自己、突出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备课才能展示出属于自己的课堂。小学语文的备课,一切都是“拿来主义”,最终只能是一直模仿别人,而自己的专业及教学水平是永远不会提高的,这也许是做教师的最大悲哀了。凡优秀的教师,每堂课都有属于自己的特产。“主题教学”,提倡精读一篇,带动一组,注重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他们都能真正做到以己为主,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自备为主,也不等于要闭门造车。教师备课也需要要一些借鉴,尤其是当今时代,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途径接受新的内容,我们应合理的加以利用,从而为我们教学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在设计好属于自己的“教案”之后,再阅读一些教学设计或观看他们得到一些课堂,取他人有益的内容,借鉴他人的闪光点,把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2、关爱每一位学生,眼中有学生

教师在钻研教材写教案之前,应关注学生,关注他们差异。这是备课中重要内容,但也是容易忽略的。一些老师找到了优秀教案的“设计”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却不怎么精彩。就是同样的一位老师,使用同样的教学,面对不同班级,教学效果却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备课过程中,老师往往忽视了从孩子的知识能力、经验、兴趣、特长、个体差异去考虑。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备课时应下大力气计量学生已经学了些什么,已经学会了些什么,想一想我们的学生“要什么”、“不要什么”、“能要到什么”。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兴趣、个性等各个方面,来备好每一节课。

我想,作为老师,更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和天性。曾有一个孩子这样想象:“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出来。”这就是儿童。反思我们的课堂吧!经常看到老师设计很多精彩的问题,让学生走向自己的预设,实现课堂的最佳效益,这样设计,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应吗?孩子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吗?从学生的眼光出发的话,学生感受最多的是童年月光的皎洁,童年歌谣动听,童年的快乐、幸福,此时孩子内心世界往往是阳光的、美好的。作为成人,会用成人的眼光与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参与的往往是理性思考。如果从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加上这个环节是否恰当呢?

3、认真研读,形成自己的理解

追求文本的深度研读,不是指学生对课本理解要多么的深,而是通过我们对课本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更深刻地、更轻松地去感悟课本,理解课本的内涵。于老师曾和三位青年名师一起执教了《林冲棒达洪教头》一课,但于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很轻松、很亲切。一些老师通过课前对课本的解读,把目标定位在感受林冲的人物性格上,林冲之所以是好汉,是因为他武艺高强,谦虚,机智。而于老师却把林冲最本质的特点归纳为一个字,几个词,让学生在不断朗读课文中、交流中、去碰撞、去感受林冲的品质。显然,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度的,令三位年青的教师和其他的听课者们深深地折服了。只有钻出味道来,才能教出味道来。

4、其他的注意事项

4.1 备教材生成的价值。教师备课中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语文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语文内含的知识即:字、词、句、段、篇、文体、修辞等。课外延伸的知识即:社会的、自然的、伦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从大语文观来讲的,即:教材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等,即对科学、民主、平等以及对生命的关爱等价值观的追求。

4.2 备语文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一定要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料,让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4.3 备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备课中要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理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