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马头琴的发声原理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分享马头琴的发声原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马头琴的发声原理

马头琴的发声原理

弓和琴弦摩擦产生的震动经音箱共鸣产生声音,其音色是音箱面板、背板和围板的厚度和硬度决定 的,且因其演奏时不能与物体接触,因而存在演奏方式单一、音色不可 调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马头琴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 音色可调,且演奏者既能坐着演奏也能站着或走着演奏的电声马头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框架体、琴杆、 琴弦、琴弦上下码、琴弦轴及弓的马头琴,其结构特点为在框架体内 设有电声信号放大处理器、在琴弦下码下设有拾音片,且电声信号放大 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拾音片底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相连。所述电 声信号放大处理器包括音色调谐扭、音量调谐扭、工作指示灯、电源、 电源开关、信号输出插孔、麦克风插孔、耳机插孔。所述拾音片为压电 陶瓷拾音片。

在框架体左下侧设有外接音响插孔,且其通过导线与电声 信号放大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在框架体后板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一 腰带固定架插槽,"U"型腰带固定架的两个插片与其插接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电声信号放大处理器及腰带 固定架,因而该电声马头琴具有音色可调,且演奏者既能坐着演奏也能站着或走着演奏等优点。

马头琴的发声原理

马头琴拾音原理及技巧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弓弦乐器。琴杆上端有马头造型,共鸣箱为梯形,两束多丝琴弦,适合独奏、重奏以及在蒙古族风格的乐曲里伴奏。演奏时通常为坐姿(佩戴特制的腰带,也可站立或走动着演奏),马头琴左手的指法自成一体,以指背顶弦。右手的弓法也很独特,可奏出丰富的泛音。

马头琴的音量和艾捷克差不多,但音色和表现力却完全不同。马头琴音域较宽广(听感上处于中提琴和大提琴之间),音色接近人声,亮而沉厚、柔中带刚。在琴箱正面有两个类似F音孔的雕花音孔,是拾音的理想位置。如果传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不用做过多修饰;若觉得厚度不够,在200 Hz~400 Hz适度提升,效果会很明显。马头琴的高频泛音和弓弦噪音也很丰富,但与厚重的中低频混在一起,不如艾捷克那么明显。如果拾音距离很近,视情况适当衰减高频。如图2,马头琴的拾音可选用DPA乐器传声器4099G,吉他卡子刚好能卡在马头琴的共鸣箱上,传声器头对着音孔。当然灵敏度较低的心形、超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或频响较宽的动圈传声器也可以用来拾取马头琴。拾音距离约10 cm~15 cm,轴心指向音孔。

马头琴同长调民歌相配合,是蒙古民族最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歌手和乐手可以随意地配合在一起,没有乐谱也没有固定模式,两者此起彼伏、时隐时现。调音师不应死板地按照独唱和伴奏的比例关系来处理平衡,也没必要过多地压缩动态。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

坐姿: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指法: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指采用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

运弓: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马头琴的定弦有多种,因较细的琴弦张在里弦,较粗的弦张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为g、c1,有时也以正四度关系定弦为d1、a,正五度关系定弦为d1、g。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

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