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巧妙回答别人问题

如何巧妙回答别人问题
回答别人的提问,从信息论的观点上看,是对提问的一种反馈。下面我们介绍几种的回答别人问题供借鉴。
(1)错答
错答,就是故意将回答的内容向错误的方向来解释的一种答话方法。错答不是科学论辩中的应答方式,但作为一种语言技巧,它却能非常高明地摆脱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缠。
俄国有一个民间故事:一只熊要找人较量一番,它先是遇到一个小孩,就问:“你是不是人?”小孩子说:“我现在不是人,我将来是人。”后来又碰到一个老头儿,它问:“你是不是人?”老头儿说:“ 我现在不是人,我从前是人。”
错答不同于一般的谎答,因为它从某个特定角度,或从宽泛意义上讲是对的。在小孩子看来,小孩非人;在老头儿看来,老头儿非人;合民俗,通情理。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错的。人,不分男女老幼 ,都是人。老人与小孩的回答就这样富有哲理情趣而又不合科学道理。在似错非错、似真似误、痴人说梦、扑朔迷离的云雾中,就让老熊上了当。
说话测试图片
(2)推答
人们经常遇出言不逊或有意为难的问话或对话,这就需要应答者巧用心智,将计就计,“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顺着对方的话将对方的话语推回去,使之作茧自缚,从而收到出人意料效 果。
有一次,周恩来同国民党反动派辩论,在我方义正词严的雄辩面前,对方理屈词穷,进而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叫嚷说,同我方讲理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下的话词,将 计就计,随即反驳过去:“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将原来的一个成语,通过巧妙地利用句读,将四个字中的第一字截取下来,使介词活用成肯定性动词,自成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并且巧妙地将乱说一通的反动派所做出的论 辩,比喻为如同牛弹琴一样。一个巧妙的推答,蕴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起到了痛击敌方,使我方终于取得彻底的胜利。这种顺手牵羊的推答,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3)截答
一般地说,答话者都应让问话者讲清楚,再作回答。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方话一讲完,就会揭开某种秘密,难以收拾;或顺问作答,难以应付。因此,估计到对方所间内容,在对方未讲完的 情况下,截住话头,迅速作答,一可迁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可使问话者有所领悟,改换话题,铺好台阶,便于圆场。
八场闽剧《洪武鞭侯》第七场,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两人微服至民间察访,不料在酒店中被不愿为官、甘当布衣的陈君佐认出来了。
朱元璋店家,取上好菜饭。
店小二是!
陈君佐(闻声察觉)呵!
朱元璋(见陈君佐)先生不是淮阳陈君佐吗?
陈君佐(急离座,欲跪)臣……
朱元璋(急阻)寻,寻什么?莫非是寻酒寻肉!
陈君佐这个……
朱元璋彼此原是布衣深交,今日正可重温旧谊,何必多礼呢?
陈君佐这位莫非是太……
朱元璋他是太不知礼了。标儿,这就是我常常提起的陈君佐先生。
陈君佐听见朱元璋声音之后,立即想行君臣之礼,刚按习惯称臣时,朱元璋即截取话头,利用“寻”与“臣”语音相似,又由于陈离座之举动,语和境相随,抢口问他“寻什么”,自然地搪塞开。 当陈君佐脱口想说“这位莫非是太子”时,朱元璋又截断问话作答,说“标儿”“太不知礼”,
“太”字恰巧成了引出答话的媒介。这一答,既巧妙地解答对方的疑问—是“标儿(即太子)”,又遮掩了别人的耳目。
(4)喻答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化复杂为简单,化很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遇到一些棘手的提问,或难以用通常语言表达的问话,如果用一个通俗形象的比喻来回答,就会胜过几多话语一一这就是喻答。
1936年11月,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史良被捕后在法庭上与法官、检察官进行了多次论辩。其中,针对七君子的电报与西安事变的所谓联系,有这样一段对话:
检察官问:你们给张学良的电报引起西安事变,给国民党及宋哲光、韩夏集、傅作义的电报并未引起事变。
史良答:比方一片刀店,买了刀的人也许多切菜。检察官的意思,难道杀了人要刀店负责么?
这件事如果就事论事,可能既费口舌而又说不清。史良只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即刀店与买刀老杀人的关系,严正地指出自己地观点:西安事变要由发电报的人负责与杀了人却要刀店负责同样是无比 荒谬的。这样,既指出检察官“你们给张学良的电报引起西安事变”的推论不能成立,又讽刺了检察官的愚蠢与蛮横。
由此可见,巧妙的喻答既充满睿智,以简驭繁,又有深入浅出的功效。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