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察言观色的事例

  懂得察言观色的事例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所谓察言观色,意思是说一个人要经常观察他人的言语脸色,揣摩他人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在职场上,作为一名下属,不仅要会说话,还要领会上级意图并加以揣摩,方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位心理学家曾讲过:“在世界的知识中,最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洞察他人。”在与上级交谈中,既要察言,又要观色,把它们结合起来,这对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十分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言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与上级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脸上表情,天上的云彩。”聪明的下属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能够根据上级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来分析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这样的下属往往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至少他们不会在上级高兴时,泼一盆冷水,弄得大家不欢而散,更不会在上级愤怒时,出言不逊,惹祸上身。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秀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凭自己的实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县令。

  当他得到这个位置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去拜见上级。由于是第一次去拜见上级,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他忽然间道:“大人尊姓大名?”

  这位上级觉得很意外,也很吃惊,但还是勉强回答了。

  接着秀才又不说话了,开始低头思考,想了很久,说:“百家姓里面好像没有大人的姓啊。”

  上级更加觉得不可思议,说:“我是旗人。你不知道吗?”

  秀才一听,突然站起来,说:“可否请教大人是哪一旗的?”

  上级说:“正红旗。”

  秀才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

懂得察言观色的事例

  上级勃然大怒,间:贵县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

  上级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

  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级满脸怒气,赶快起身告辞。

  第二天,县令接到上级的新令,他得到的职位要比原来小得多了。究其原因,便是因其不会

  察言观色,不懂得攻心的道理。

  察言观色,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诊释,即“敏感度”,也就是情商中的“认识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人沟通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识他人的喜怒哀乐,才有机会与他沟通。

  在与上级交谈中,聪明的下属往往善于从上级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做出相应的交际措施,而愚蠢的下属却不善此道,十有八九会把事情弄得很糟,甚至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以拍马著称的人,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人!”那拍马专家

  一看阎王满面怒容,心想大事不妙,赶紧趴地叩头说:“冤枉啊,冤枉,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些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阎王一听,面露微笑,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阎王让人拍了还自鸣得意。

  这则笑话充分说明了恭维话的巨大威力以及广阔市场,连阴间的阎王都吃这一套,更不用说世上的芸芸众生了。

  在与上级沟通时,如果你能察言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进行恰当组合或分解,那么,沟通的成功率一定会很高。

  和砷是乾隆朝的大红人,深得乾隆的宠信。他从一个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可谓平步青云,空前绝后。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砷非常善解乾隆的心意。

  一次北京乡试《四书》的考题,乾隆爷命题后,内监捧着《四书》送还内阁。恰巧和坤当值,便间起皇上命题的情况,内监不敢多言,只说皇上手批《论语》第一本,将尽批完时,始欣然微笑,针笔直书。和砷沉思片刻,遂猜想皇上批字为“乙醯”一章。因为乙醯两字包含“乙酉”二字,而那年乡试就是在乾隆乙酉年举行。和坤以此通知他的弟子们,结果正如和坤所料,那年的乡试考题果然是“乙醯”一章。

  乾隆做太上皇时,一次召见嘉庆帝与和坤。两人入室,见乾隆坐在龙座上闭着眼睛,仿佛入睡,但口中却念念有词,也不闻是何种语言。久之,乾隆忽然睁目间道:“这些人什么姓名?”嘉庆不知如何对答,和砷却高声应答:“高天德、苟文明。”(此二人为白莲教的起义领袖)嘉庆听了莫名其妙,乾隆却缓缓地点点头,继续闭目默语。过了些日子,嘉庆密召坤问日:“汝前日召对,上皇云何?汝所对作何解?”坤日:“上皇所诵为西域秘密咒。诵之则所恶之人虽在数千里外,亦当无疾而死,或有奇祸。奴才闻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为教匪悍酋,故以此二人名对也。”嘉庆自愧弗如。

  由此可见,和坤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他很会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对乾隆皇帝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做到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为。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虽然隐秘,但不可能永远潜藏着,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显9出来。所以,聪明的下属只要善于揣摩上级的心思,感受上级的心情,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和上级交往,营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