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说服术_如何说服他人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保持一种戒备状态。而如何解除这种戒备,关系到与人交往能否成功。我国有句古语,叫做“引蛇出洞”,说的就是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攻心术,这里“引”是手段,“出”是目的,对方将自己防范得紧紧的,你又怎能引诱出来呢?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敞开其心胸,这才能谈得上引“蛇”出“洞”,实现其目的。这是引“蛇”出“洞”法的一个基本特点。当“蛇”出洞后,其戒备基本消除,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那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来学习攻心说服术
攻心说服术_如何说服他人
鬼谷子是先秦时纵横学派的一大宗师,同时,也是兵家神秘的一代祖师。相传他在青溪山上向庞涓、孙膑传授谋略与兵法的时候,一天,他有心想测试一下两位弟子这一阵子学得怎么样,便坐在一个山洞里向两人问道:“你们谁有本事骗我走出洞外?”庞涓便抢先一步连哄带吓,甚至扬言要放火烧洞,不论他如何威吓,鬼谷子都安然不动,因为他知道庞涓的目的是要把他弄出洞去,所以防范得很紧。孙膑却反其道而行之,承认自己愚笨,说无论如何是形去将老师骗出洞外的。不过,他接着说:“如果老师是在洞外,我倒有办法骗老师走进洞来。”鬼谷子听后当然不信,便信步朝洞外走去,谁知他的脚刚一踏出洞外,孙殡便在背后高兴地拍手叫道:“老师,我
这不是把您请出洞外了吗?”
孙殡哪里愚笨,他是布下了圈套让老师钻,鬼谷子果然上当受骗。为什么呢?因为孙膑先不说自己愚笨,哪里骗得过老师?这就使鬼谷子放松了警惕,疏于防范。这一典故虽似笑料,但却是引“蛇”出洞的最好例证。
许多人时常保持一分警戒之心,可是一旦放弃警戒,就几乎丧失了抵抗力。如果你被对方侵入了警戒防线,警戒心反而在无意识之中减弱了,一些狡猾的诈骗犯通常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弱点,施放狡猾的攻心烟雾,使一些善良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屡屡上当。
人的心理障碍通常是有准备的,遇到相关情景即表现出来,这种心中的准备为“心理组织”。通常,“不”的心理组织不可能突然变为“是”的心理组织,必须巧妙地朝“是”的方向诱导,才会逐渐造成“是”的答案。而这个过程是多变的,难以定型的,需要你随机应变。
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组织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主题,绝不可能打破他“不”的心理组织。所以首先应该尽量让他轻松化,并提出不勉强的问题,使对方反射地答出“是”的答案。然后,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就会将对方逐渐引至你所期望的答案。
请看如下回答:
“兔子跑得比乌龟快吧?”
“兔子也会打瞌睡吧?”
“这时乌龟就能超过兔子吧?”
“是”
“结果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我们可以说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吧?”
一般来说,女性不易抵抗这种说服术,所以想说服不易打开心胸的女性或态度不开朗的女性时,用这种方法可以收到相当的效果,在频频答“是”的情况下,对方“不”的心理组织自然会向“是”的方向倾倒,而产生“是”的态度。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话导入正题,对方一定会很乐意地答出“是”的答案。这实际上是一种阶梯层次法,每次让对方上一小级台阶,花费不大的气力,而当上了几个台阶之后,你会发现对方已经接近你的目的了。
具体说来,运用这一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诱“敌”深入
在对方攻击自己准备得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论点时,暂时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造成本方防守空虚,理屈词穷的假象,引诱对方放心大胆地继续前来进攻;一旦时机成熟,突然抛出最有力的论据,使对方措手不及,击破对方的攻势。这种战术还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之明明占据优势的论点也不敢贸然出击。
2.巧布局
好的防守者不是当敌人进攻时才披挂上马,匆匆应战,也不会去修筑一条大而无用的马其诺防线。他们像精明的猎人,寻踪觅迹,在猎物的必经之途上巧妙地掘下一个陷阱,他们是智谋过人的统帅,不屑于疲于奔命地寻找战机,而是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上与敌人作战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