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人

大智若愚,实乃韬光养晦之术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扮猪吃老虎,另一种是扮老虎吃猪,大智若愚的人则是扮猪吃老虎的那种人。“大智若愚”一词的重点其实在“愚”字上,“愚”是一种预先设计好的骗局和假象,它是用来掩饰真正的目的、才华、声望等东西的。这种表面上的愚钝和低调的做人方法其实是对精于算计的隐蔽,在小事面前,大智若愚的人从来不求争先、不露真相,甚至让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在高位上,可是这种人一旦遇到大事,就能让人们明白,他们的“愚”只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处世方式。

大智若愚的人

在宋朝太宗皇帝时,吕端在朝为官,他很少和人发生争执,对人提出的建议,他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人们都说他糊涂,吕端也不争辩。有人问他说:“身为朝廷大臣当为国分忧,敢进忠言,你事事都不表态,是何道理呢?”吕端回答说:“小事上纠缠不休,你争我辩,我吕端不屑为之。倘若涉及国家大事,我自会说话的,你们放心好了。”

宋太宗有一次就国事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吕端反复谏诤,言辞十分激烈,宋太宗很惊诧,对他说:“别人都说你糊涂,这次怎么这般善辩呢?你平日不是这个样子啊。”

吕端说道:“细枝末节,不是为大臣者所管之事,若是在此劳神,当误了大事。国事为大,臣之责纠偏导正,事关天下命脉,岂敢推托保身呢?陛下若不听臣谏,他日臣再谏。”宋太宗至此方了解了吕端,遂对他刮目相看。

寇准当时任枢密院副使,对吕端十分推崇,吕端也素喜寇准为人,二人常有交往。寇准有一次向他请教为官之道,吕端便直言不讳地批评他说:“你为人刚直,清正廉洁,这是你的长处,我就不多说了。不过你的短处也不少,事事计较,争强好胜,出言无忌,这都是你的不足啊。官场本不是一尘不染之地,你为何视它为一块净土呢?如果你对看不惯的东西都一律排斥,对看不顺眼的人都一味指责,这官场也就不适合你了,长远就更无从谈起了。”寇准听了此话,对吕端的印象更加深刻了。后来宋太宗力排众议,任命吕端当了宰相,群臣心有不服,宋太宗便对他们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上却从不糊涂。他忠心为国,不计私利,这才是君子的行为,不知者真是无知啊。”

西夏的李继迁和大宋为敌,不时侵扰大宋的西部边境。一次宋军在反击中擒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杀她立威,便单独召见寇准商议此事。吕端猜出了宋太宗的心意,于是把寇准请到府中,当面对他说:“皇上召你入宫,我想必为国家大事,所以不能不有所了解。若是其他琐事,你也就不必说了。”寇准讲明了事情的经过,又说:“皇上处死李母的心意已决,拟在保安北门外斩首示众,借以惩戒李继迁。”吕端站了起来,惊慌道:“幸亏你告之此事,否则必坏大事。你暂缓行刑,我这就进宫进谏。”寇准担心地说:“皇上这次态度十分坚决,我看是很难劝谏了。万一惹恼了皇上,大人岂不是自讨苦吃?我是为大人的安危着想啊,你还是不要去了吧!”

吕端谢过寇准的好意,随后便进宫面见太宗,他对宋太宗说:“当年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刘邦知道此事后是何反应,陛下可知?”宋太宗被他问得不看边际,一时无语。吕端接着说:“刘邦竟笑言道:‘希望到时分给我一杯羹。’由此可知凡成大事者不会顾及他的亲人,李继迁这样的乱臣贼子更不会顾忌什么了。皇上若是杀了李母,只会让李继迁的反叛心思更加坚定,于事无补不说,反添仇怨,以后的事情就更加不可扭转。”

宋太宗冷静下来,亦觉吕端言之有理。他问吕端如何处置此事,吕端就谏言说:“依臣愚见,可将李母安置于延州,妥善照顾,用以招降李继迁。如果李继迁拒不归顺,他也终有顾忌,不敢胡为。来日方长,不怕没有最终解决的那一天。”宋太宗拍腿叫好,大喜道:“你提醒得好啊,如果不是这样,大错便铸成了。”李继迁因为其母在宋人手中,虽没有归降,却减少了侵袭。李母死后,李继迁不久也去世,他的儿子向宋朝投诚,大宋也终于解除了西部边境的威胁。

装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懂得运用这种手段的人在小事上故意装傻扮懵,让人觉得他们没什么大不了,一遇到大事,他们的才能才会立刻显示出来。大智若愚的人在平时是很低调的,他们从来不会显示自己的聪明,也不会当着众人夸耀自己,甚至还会让人误以为他们是真的很愚,不过这些都不值得一提,因为他们要的只是胜利时的一击。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