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动力学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和内心冲突决定的,行为模式则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影响。和这两种模式不同,人本主义模式对人的行为的认识具有以下特征:

1.人本主义模式认为,人既不是精神结构和冲动的载体,也不是强化的承受者,而是主动的、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

2.人本主义模式假设每个人出生时都具备了成长潜能,正是成长潜能为行为提供了动力。这种与生俱来的成长为完全成熟的个体的倾向,就像一粒种子具备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潜能。

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没有人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行为,除非他能通过那个人的眼晴看世界。因此,我们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时,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4.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把人看作是代表着心理活动过程的物体,他是和我们同样的人。

人本主义模式心理治疗比较具有影响的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促使一个人发展其潜能的基本动力,这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生的倾向。指引人朝向自己的个人理想成长。罗杰斯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人类及所有有机体都存在的一种倾向,一种扩张、伸展、发展、成熟的冲动,一种表达和激活有机体所有能力的倾向”。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为自我实现进行努力的反映。这种努力从出生开始贯穿着生命的始终、有时是顺利的、成功的,有时受到阻碍,出现问题。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一个人的经验,包括自我体验,根据是否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一致,被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这种区分部分根据直接的感觉,部分是根据别人的评价。例如,一个小男孩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他对直接的感觉评价是积极的,但受到父母的责骂后,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就是消极的了。因此,这个男孩子的“自我”或“自我概念”就会以一系列的“评价性经验”的形式呈现,而这些评价性经验是积极还是消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的影响。

这些社会的影响有助于发展中的个体与社会整合,尤其是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一致时。但是,如果人们非常看重别人的积极关心,即使想法和行动与直接感觉及自我实现动机不一致,他们也会追求这种关心。罗杰斯所说的“价值条件”更会助长这种倾向。价值条件是指只有当一个人表现出某些认可的行为、态度时才能得到别人(终会转化为自我的)的积极评价。这些条件初是由父母、家庭或社会设立的,但后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评价标准。换言之,只有表现出社会认可的行为、态度,才能得到自己的积极评价。

那么,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概念就成了父母、家庭和社会的代言人。罗杰斯认为,当人们面对价值条件时往往感到不安。如果忽略自己的真实感觉,取悦别人,会妨碍个人成长;若不管价值条件而表现自己真实的感觉和行为。就会丧失别人和自我的积极的关心。为了消除不安,他们可能会采取歪曲现实的方式,造成自我概念和周围现实及真实感觉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越大,则问题行为越严重。

罗杰斯相信上述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一个人只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那么价值条件就不会发展,自我关心就不会和直接的、真实的感觉分离,这个人就会在心理上适应良好,就能充分发挥他的功能。如果一个人过去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心,现在才给予,则对他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据此。罗杰斯发展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