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心情好了看着什么都顺眼,做起什么事都顺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们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1.笑是营养素

研究证实,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漫画,多听相声。

2.“话疗”是特效药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健康秘方:话疗,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即使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总憋在家里,要努力扩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试着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4.宽容是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在生活中,当你出现有失眠、情绪低沉、烦躁、自责、疲乏等等情况的时候,往往是不能忽视的,这样的情况考虑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存在的,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调节的,而上述讲的主要就是有关心理健康调节方法有哪些的知识,需要大家多去学习的,更需要我们能用健康的心理从容面对。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怎么办?

(1)对照检查法。对照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即不会感到有某种莫名的或对大多数人都不构成危险的事物对自己造成威胁。

第二: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即人们常说的有“自知之明”。

第三: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而非有过高的或脱离实际的生活目标。

第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而非沉湎于空想或自我封闭。

第五: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悦纳自己。

第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固执、刻板。

第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第八:能适度的宣泄情绪与控制情绪,而非任意冲动或苦行僧式的压抑。

第九: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个性,而非盲从和随波逐流。

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处理好集体的个人的关系。

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2)测量法。

一些心理测量方法可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致的判断。你可以找心理老师进行。

(3)体验法。

如果你较频繁地感到内心痛苦或长时间地觉得心情不好,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一般情况下,说明你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够理想。

孩子心理要健康别做这些

1、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2、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3、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4、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5、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6、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7、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8、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9、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10、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心理健康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1、陕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