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功心理?

  什么是成功心理?
  首先要指出的是,成功心理并不是指某人在某一目标追求成功后的自得心理。据说,哥伦布在历经艰难困苦发现新大陆回国后,有一次,在为他举办的宴会上,有人当场讥讽说,哥伦布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干的事别人也照样干得成。听到此话,哥伦布拿起宴桌上的一只煮鸡蛋,对此人说,您能让这只鸡蛋稳立不动吗?那人回答说,这怎么可能?这时,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用尖头部位对看桌布轻轻一敲,蛋壳破了,鸡蛋稳稳地立在了桌布上。那人一见,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干。哥伦布微微一笑,说道,你确实也能干,但是,你从来也没有想到要去干。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哥伦布在回击他人的挑衅时,心境是轻松潇洒、悠然自得的,但是,这种“轻松潇洒、悠然自得”的心境往往显现于目标追求成功以后。而所谓成功心理,并非指这种于成功后才显现的心理状态。具体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而言,它是指推动哥伦布决定去寻找新大陆,直至新大陆被发现之前的,持续显现于这一过程的心理状态。不难理解,在这一有时可以是相当长的过程中,心理状态往往相应地表现为一种发现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兴奋,也有消沉,甚至还可能出现过优郁、绝望,但既然能称之为成功心理,显然,占主导地位并一贯始终的,还应当是对目标追求坚定自信的成功心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成功心理也不能等同于决定实施目标追求之前的自信心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到,韩信在发迹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无自立能力的寄食生涯。在狼狈时,曾连续多日接受过一位在河边洗棉絮的老妇人施舍的饭食;还有一次,韩信曾遇泼皮无赖的挑衅,强迫他从其胯下钻过,而韩信也就从其胯下钻了过去.
  综观韩信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韩信在接受老妇人施舍的饭食时,并没有丧失自己终将成功的自信;在接受“胯下之辱”时,也并非出自怯懦,他始终很看重自己,从不自轻自贱。例如,他曾充满感激地对给他饭吃的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你!”就是他对自己充满自信的明证。但同时我们又看到,此时的韩信无论多么看重自己,在他人生之途的前方却尚未确立具体的努力目标,因而韩信在此阶段的心理状态,本质上表现为一种自信心理,而非成功心理.
  由此可知,成功心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具体目标成功追求的自信.不难想像,这种自信在很大程度上,有时难免会有着较多的一厢情愿的主观色彩,如上例中韩信对“漂母”的答谢承诺,此时的他,虽然自信,但很难说有多少实现自信的成功依据。因此,我们又可以这么理解,尽管成功心理中不可缺少自信,但自信心理在成功心理的总体构成中,充其量只能属于要素之一,或者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已。
  由此,我们又不理解,所谓成功心理,是指人们在对具体事业与目标追求实施以前与追求过程中,推动人们坚定信念,增强毅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并终取得既定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形成于长期的生活积累,显现于对事业与目标的决定追求之际,持续于追求过程之中,于完成事业、实现目标追求之际结束。
  从人们追求成功,后得到的却可能是失败的现实角度分析,成功心理与自信心理本质上属于“敢冒风险”心理,而敢冒风险心理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曾出现过多么高的成功概率,但在成功之前的拼搏中,其成功希望是全部寄托在一厢情愿的偶然机遇之上的,而成功心理则是将勇气与行动建立在对主客观形势特点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
  正如本书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的,成功心理具体地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统一。这里,我们不妨再对两种“成功心理“的特点显现分析如下:所谓“微观”,通常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对某一个具体的目标追求过程中显现的心理状态(例如人们有时评价某人“不达目的,势不罢休”、“这人怎么一上阵就拉稀”),而所谓“宏观”,通常表现为对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追求的成功心理的总体显现(比如人们评价某人“他无论干什么.总是那么自信”。“这个人不论干什么,总是一脸倒霉像,从来就没见他精神过”等等,实际上也就是指此人有无成功心理,以及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显现的总体评价)。这两个不同的角度之间,有看内在的有机联系:其中,“微观”成功心理的每次显现都有助于“宏观”成功心理的形成与确立,而宏观成功心理的确立又有助于促进“微观”成功心理的坚定与显现。“宏观”成功心理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的每一次显现,都无不是与具体的目标追求过程有机相连,因而,它同时也就是“微观”的;而“微观”成功心理显现,只有服从于人生目标与理想、事业的追求,才具有可贵的价值,因而,它同时也应当是“宏观”的。
  成功心理还表现为一种“发展与优化”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发展所追求的是心理的成熟,它表现为心态的稳定,充满自信,不浮躁,是一种能够朝看既定目标稳步前进,不受外部世界阴晴寒暑的影响,并且可以自我控制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表现为一种相对独立性。而优化所追求的,则是保持心态的年轻,这里的心态年轻,既不是指不谙世事的幼稚可笑,也不是指老天真式的故作稚态,它是指一种对人生理想和目标追求的锐气和朝气。在这一点上,心理素质的发展与优化,既与人的生理年龄大致同步,又表现出一种不同步性。它既追求一种“少年老成”,要求在人生途中,及时结束那种“心态不稳定”的“幼稚”期,又追求一种“鹤发童心”,要求在人生途中,尽量地延长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与渴望.这样,有助于将人生途中对目标与理想的追求的“有效期限“大大加长,以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