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并不等于孝

  顺并不等于孝
  苏州小编认为孝道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然而从古至今,传统文化都只捍讨”孝道“孝敬",却不知何时有了“孝顺”的说法。我认为,这个“顺字”完全颠覆了中华文化中有关“孝”的真正内涵,使得对父辈的盲从有了文化层面的依据,造成许多“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惨剧。曲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有三个毛病:第一,食古不化。看到古人的话,也搞不清楚,就根据自己的理解乱讲。比如,“父父子子”,有人理解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这不是废话吗?第二,不求甚解。很多人,到过日本,就以为自己是日本通,到过美国,就以为自己是美国通。其实他们只知皮毛而已,这都是不求甚解的表现。第三,自以为是。就是说把自己当成,他认为是怎样的,事实就应该是怎样的,也不问问自己凭什么。
  那这个“顺”字如何来的呢?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后来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那就是父母在世时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奠。“就是这个“无违“,后来发展成“顺”。子女对父母应该以字阴待,以字阴待就不会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去做越礼之事。所以,’,无违“是指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
  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五儿子的爱妾.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后来,魏颗带兵打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其为魏颗所俘。
  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父亲让陪葬而你把她嫁走的那位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顺可能孝,顺也可能不孝;不顺可能不孝,不顺也可能孝。比如当父母让你做不正当的事时,你应该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听从就是不孝,但不听又要被责骂,怎么办?
  妈妈对小孩说:“我刚刚回家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人在盖新房子,你去偷两块砖回来。”小孩答应着,就去了,但他没有拿。过了一会儿,他空手回来,妈妈问:“不是让你去偷砖吗?怎么没拿回来?”小孩说:“我去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大人站在那里,我不敢进去,就没偷成。”
  这样的话,既没有“顺",也做到了“孝”,一举两得。所以说,有时候不听话才是“孝”,有时候听话才是“孝”。我们一定要孝,不一定要顺。
  故事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哲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苏,蹶而起,进曰:"襄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哲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曾子一不小心碰断了瓜根,曾子的父亲很生气,拎起拐杖就打。曾子被打昏在地,很久都不省人事。等他醒来后就马上站起来,想让父亲知道他没事,并去跟父亲请罪:“刚才犯了错,惹您生气了。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事而气坏了身子!“回到自己屋里,还怕父亲担心出手太重,便坐在房间里抚琴而歌,好让父亲知道,刚才的事没伤着儿子,他心里很平静,对父亲没有什么怨尤。但孔子教训曾子说:“你没听说过舜的父亲是个眼瞎而又愚昧的人吗?舜用心侍奉他的父亲,如果他父亲要使唤他,舜好像时刻就在身边一样,但父亲听信继母的谗言想要谋害他时,却总是找不到。小鞭子打几下就挨着,大棍子打过来就赶紧跑开,不能因父亲冲动而伤害自己。而你主动站在那里让父亲用大棍暴打,如果被打死了,既陷父亲于不义,也置自己于不孝。你难道不是天子之民吗?你被打死了,你的父亲就杀了天子的臣民,这不就是犯罪吗?世上还有比这种不道义、不孝敬的行为更过分的吗?”
  这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道理。做儿子的,爸爸打你时,要很冷静。看爸爸拿的东西会不会打死人,他是不是很生气。如果会打死你,你赶快跑;如果不会把你怎么样,就让他打。顺的时候才是孝,你就要不顺的时候才是孝,你就要不顺。老实讲一个老人会慢慢地跟社会脱节,越来越不了解社会的状况,那他说的话,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听呢?如果父母的交代是合理的,你没有理由不听;如果父母的交代是不合理的,你不可以顶撞他们,可以嘴上答应,但一直拖,拖到后父母说“算了”,就不了了之了。
  子女没有资格教训父母,但是要帮助父母来了解现实状况。如果父母自己改变了想法,你就是孝顺;如果父母因为你而不得已改变,他们就没有尊严,你就是不孝。人是需要尊严的,否则活着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以上就是苏州小编为您整理的顺不等于孝的学习内容, 苏州常年开设当众讲话,演讲口才、人际关系、青少年口才等课程,欢迎大家进入苏州首页进行详细了解与咨询。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