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简谈

1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简谈

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也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容易发现:就算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成绩差距都会很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教学技巧简谈,请往下看看。

趣味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同时板书出来。然后我指着教室门口的墙上的一个脚印问大家:“同学们,大家知道墙上的脚印是谁踢的吗?”大家都说不知道。我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今天就由我来破案好不好啊?”大家的热情一下子就起来了。我拿起教尺走到墙边量了一下,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来:23,161。并对大家说:“同学们,我已经知道是谁了。”同学们都张大了眼睛。“161cm的身高,我们班是谁?”

大家都把目光移向坐在左后一排的一个高个子同学,那位同学脸红了。我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之所以能破案,就是因为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比例知识,比如一个人的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7,我量出脚印的长度就能算出他的身高。同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比例知识,比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比例知识好不好?”

联系生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弄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表演:选出2位同学,在教室进行演示,并让同学们进行计时,通过这些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也便于他们此后遇到这些情况时脑海中有这样的一种印象。

2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让生活走进课堂

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有它一定的意义,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去运用,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只是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单单只是灌输;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比如在讲“表面积”这节课的时候,当讲解完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就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1、如果我们要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盒子,至少需要一张面积多大的纸?2、一间屋子的长、宽、高分别为X、Y、Z,要对房屋进行装修,已知每桶涂料可以装修至少需要多少桶涂料?问学生这两种题目的答案分别是什么,是否一样。应该会有算错的同学,那么就要引导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装修房间刷涂料的时候地板是不用的,所以题目2和题目1的解法是不一样的。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简谈

让体验走近学生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比如在讲“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时,我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王某同学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0分钟,骑车只需要4分钟,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自然会说出骑车速度快,我就在此时及时引出“相同的路程速度快所用的时间就少”,说明速度和时间是成反比的,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很容易的认识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的研究

联系生活实际 调动课堂气氛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对于实现教学目的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少年时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样,此时的他们“爱憎分明”,如果喜欢某位教师,那么上课自然挺胸抬头,认真听讲,如果对某位老师没有好感,上课时自然就会心不在焉。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竭尽所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便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数学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数学的影子,如果能将生活中的现象带到课堂,解释生活中的原理,或是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吸引。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

我就给大家举例:我们学校后面的移动信号塔为什么是由那么多的三角形组成的啊?引发学生讨论,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因为三角形有稳固性,之后再引申教学: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和三角形有关的事物?根据三角形的稳固性你能用在什么地方等等等等。还有比如学习统计的时候,我问大家怎么统计出我们学校所有学生的数量,就有学生说一个班挨一个班的去问,就能统计出来了;还有人说直接去问年级处再统计,这样会快些;还有学生说直接去教导处,就能查出来了。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往往会比我们单纯的灌输要好的多。

组织动手实践 加强学生理解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实际中的运用,比如小学数学中的体积、表面积等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运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比如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实践。

4

小学课堂提问技巧

在无意中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看到某位同学在开小差,就直接点名:“某某,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由于开小差,那位同学肯定没有听课,回答不出来,教师自认为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实际上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容易使他对课堂恐惧,对教师反感,进而影响到他对数学的热情。如果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换一种方式,在不经意间进行提问,就会减小提问对学生的压力,教师不经意提问,学生不经意回答,也能达到提问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随口问大家: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呢?如果不除以2会是什么样子啊?学生们就会去思考,进而就会有学生回答,不除以2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其实,每个三角形都可以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将2个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然后告诉学生:其实三角形就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除以2。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关键处引问

在我看来,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个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传送者”。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出来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才印象深刻,才容易掌握,如果仅仅是教师传输与灌输,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对于他们以后的创新才能、智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提问的时候也是引导提问。

在学习二位数乘法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技巧,比如,十几乘以十几的乘法,我就会将结果写出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怎么能够简便、快速地运算,如15×16=240,16×17=272,17×18=306,我提问学生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就会有学生发现;结果的最后一位和2个乘数最后一位的积的最后一位是一样的,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进一步引导,直到学生发现:十几乘上十几,你只要把前面的乘数加上后面乘数的个位作为百位和十位,他们的个位数相乘作为对应的个位十位,然后相加就可以了。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技巧简谈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