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1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的条件和学生实际状况,合理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经验性导入

所谓经验性导入,即是通过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经验性导入的方式可以是回忆、设问、谈话等多种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教学实例.

实例3,在学习高中数学中集合这一部分时,笔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导入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们理解. 上课后教师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与它有关.”教师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个哨子,然后教师幽默地说:“大家不会告诉我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吧.”这时学生们十分活跃,都知道这是哨子.接下来教师说:“哨子是你们体育课上常见的器材,你们知道它与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吗?”随后学生们便众说纷纭,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课上,你们正在自由活动,体育老师吹响哨子,代表什么?”有学生回答:“集合.”教师引入重点:“对了,是集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集合.”然后教师继续发问:“当你们听到集合哨后,咱们班的同学都来集合,别的班的学生也来咱们的队伍里集合吗?”学生们回答:“不来.”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集合的知识:“我们班的学生们就是一个集合,班里的每一名学生们都属于这个集合,而别的班的学生则构成了另一个集合……”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经验性导入可以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旧知识导入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多关联,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利用旧知识来引导学生,笔者在此介绍自己的教学实例,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实例4,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对数函数时,笔者通过之前学习过的指数函数来引入对数函数,使学生们很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上课后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指数函数的性质,指导学生复习值域、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知识点,并且教师问学生们:“除了指数函数,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函数?”学生们回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然后教师问学生们:“这些函数都有什么性质?”学生们回答:“值域、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这时教师作出总结:“无论哪一种函数都具有这5个性质,看来它们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镇山之宝,有法宝在手,就看我们怎么运用了.今天我们学习对数函数,大家一起使用我们的镇山之宝来分析对数函数的性质吧.”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对数函数,引出对数函数的值域、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等等.

2

课堂导入方法一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以一个趣味语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内容: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它的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与已知的数学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

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3

课堂导入方法二

寓情于教学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数学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有"激情",如果课堂伊始,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导语来教学,可以很快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如:在讲椭圆时正赶上"神七"飞天,利用多媒体以一张浩瀚宇宙的影片入题,紧接着播放神七飞天的一瞬间视频,同时引入课题:我们身处的世界是浩瀚无边,神秘无边的宇宙,我们要用无边的知识去了解他、驾驭她。9月25日21时10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光荣的"神舟七号"跃上太空,首次实现了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梦想。你可曾想过神七进入太空后的运行轨迹是什么?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探索求知热情。

"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登上讲台,首先要用肢体语言,如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的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干瘪了。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创设趣味情境法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而学生往往只对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事例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如果教师选择与数学课程相关并且符合学生“胃口”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节课可以用一个故事导入:印度有一位发明家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玩了以后很开心,决定奖励这位发明者,发明家没有向国王要金银珠宝,他的要求是:让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但是规定第一个格里放1粒,第二个格里放2粒,第三个格里放4粒,第四个格里放8粒,依次下去,后面格子里的麦粒数是前面格子里的两倍,棋盘共有64个格子,国王一听笑了,连忙答应了。可是过了没几天,国王的手下急匆匆的赶来报告国王,整个国家的麦子都不够用,国王一听惊呆了,请你帮国王算一算,国王到底能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讲一个与等比数列求和有关的故事来做这节课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而且对故事中麦子的多少非常的好奇,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相反如果这节课一上来就说,“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等比数列的学习,今天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堂肯定死气沉沉,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

课堂导入方法三

1. 实例探求法

利用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是探求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常见手段。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胞分裂的实例进行导入,第一次分裂为2个,第二次分裂为4个,以此类推,当分裂第N次时,细胞数Y与N之间存在的关系,即Y=2N,而这个函数就是即将所讲的指数函数。这种导入法比较形象和直观,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深入的知识探求,同时又实现了学科交叉教学(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取长补短。

2. 引史讲故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数学发展史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事件、人物以及成果,初步把握数学的发展脉络,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态度、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可贵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进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杨辉三角进行介绍,告知学生其艰难的探索历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 新旧类比法

在课堂导入时,新旧类比法能够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在掌握理论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对数的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在等式XY=N中,若是已知X和Y,求N,这属于乘方运算;所示已知Y和N,求X,则属于开放运算;所示已知X和N,求Y,那么又将如何计算,这就是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4. 演示导入法

教师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直观呈现,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教师于课前事先准备一个细绳,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图钉,然后将图钉固定于纸板之上,用一支笔将细绳紧绷并绕两点做圆周运动。最后,教师通过对作图过程的详细分析,引出“椭圆的定义”的相关数学概念。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