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1

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教育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个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寓知识于游戏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获得数学兴趣。游戏是一种活动,是小学各年级学生都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知识融入游戏,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使学生对学习情趣盎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抒发。

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以开放题为契机,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开放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问题的解决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对于同一个数学知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角度、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同样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水平。最重要的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及有价值的认知方法,让他们去感受、去选择,并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建构起自己对于学习对象的理解。让学生在不同水平的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既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也促使他们养成吸取别人优点的好习惯。

让正确的评价充溢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效果,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有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

高效课堂教学一

让学生在惊奇和疑问中喜欢

数学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实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怎样的一个数?”引领学生对进行估算,在学生算出:1.4=1.96,1.5=2.25,1.41=1.9881,1.42=2.0164之后,我在黑板上迅速地写出:“1.414=1.999396、1.415=2.002225、1.4142=1.99996164、1.4143=2.00024449、1.41421=1.9999899241、1.41422=2.0000182084。”从而确定“1.41421<<1.41422”。这时我又在黑板上写出的近似值:1.414 213 562 373 095 048 801 688 724 209 7……此时此刻学生对老师是如何准确地记住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字感到很惊奇。于是我便因势利导,以“π的近似值:3.141 592 653 589 793 262 6……”可用谐音记忆法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这时全班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按照这样的方法背诵起来,甚至有些人用笔偷偷地记起来。

又如,如图,要测量AB两点的距离,你有什么方法吗?让学生简要回答后,我说:有人用了这样的方法,如图取点C(板书),连接AC、BC,得到三角形ABC,再取AC、BC的中点D、E,连接DE,量得DE的长度,就知道AB的长度是DE的两倍,且DE∥AB,你觉得他的方法对吗?你能否进行验证?接着学生纷纷动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这样的引趣属于第一个层次,学生的反应是“听得兴致勃勃”,“非常怀念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那段美好时光”。

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喜欢

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如果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乐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乐趣得以保持,乃至升华为心理上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如果能使学生在探索新知,学习获取知识、展示自己潜能的过程中,在应用知识的实践中,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愉悦,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将与日俱增。如在学生通过在网格线中描点找出(1,-3)、(-1,3)等点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y轴对称,以及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后,我让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通过片刻思考之后,学生很快便归纳出:“一般的,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a,-b)。”

表扬了学生的这一重大发现后,我又提出:“这么长的规律可不容易记住呀!”全班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不久便有人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记忆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一致认为“横横不变,纵纵不变,原点都变”这十二个字简短而又明了。此时,我再让学生回答点(2,4)、(-5,-4)等点关于x轴、y轴,以及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时,全班没有一人回答错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顿时高涨,信心百倍。 这样的引趣属于第二个层次,学生的反应是:“能做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过去我对数学这门课既恐惧又反感……现在数学领域对我充满了亲切感和吸引力。”

3

高效课堂教学二

让学生会“听”数学

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识字不多、知识经验少,正是大量听记、积累知识的时候,这时会“听”和会“说”一样重要。低年级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倾听别人的讲话,所以要向他们讲明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文明礼貌,你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听”。如听数和写数、做“开火车”连接乘法口诀游戏以及听老师口头布置作业等,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读、说,自己才能及时写、接下去,学生才可以领会到倾听的重要性,从而会“听”。当然,光是要求学生们所谓的听也是不行的,教师要选择一些幽默的语句,还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听懂了,才会喜欢

听懂了,学生自然就想学了,听懂了,也产生兴趣了,喜欢数学课堂了。  怎么算听懂了呢?学生能举一反三,把课堂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知识理解到位。试想,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迫听,被迫学。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的孩子来讲是多么的痛苦。老师讲得一点也听不懂,自己身边熟悉的事情怎么也和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挂不上钩。开始有一点不明白,现在是有两点、三点不明白。越学越糊涂,越听越像听天书。

这般心境,喜欢之情从何而来?我们不都也有过“听不懂—厌倦—放弃”的学习经历吗?我们不都也有过“学会—喜欢—上瘾”的学习经历吗?结合这些给我带来反思,想办法让学生听懂、学会、弄明白是让学生喜欢数学的关键一步。学生有了“我能学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感受,找回失去的自信,才会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

高效课堂教学三

让学生会“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了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为了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数学是有用的,从而乐学、善学数学,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我精心挖掘教材、活用教材。例如:教学了“5的乘法口诀”之后,我根据“5”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指这一特殊资源,把学到的知识结合来用。因为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已经知道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我让他们伸出一只手,问他们是几个5,用什么口诀?学生马上回答说是1个5,口诀是一五得五。接着让四人小组合作,一边伸手一边编口诀。

又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宽、指甲长等,布置学生回到家里用尺子量一量小物品,用米尺量一量饭桌、床等比较大的物品。通过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上,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可以用的,不是单为了应付考试的。

让学生会“玩”数学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一节课除了讲之外就是读、说、写,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就会减弱,所以教师必须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得既有趣、愉快、轻松,又主动、深刻。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能够使学生乐学、爱学,就是功德无量!”课堂“玩游戏”,有人说不像课堂,用“喧哗”来形容。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情绪很难回到正题来,但一旦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中的“镜面”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镜子带到课堂上。课上,学生照得不亦乐乎,有的照自己、有的照别人、有的反射阳光等。我问学生想不想玩更有趣的?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纷纷说想。我就提出了游戏规则,也就是教材的主要内容:分别照着镜子伸出左手、右手,观察镜子中的你伸出的手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对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然后向后退几步,看镜子中的你又是怎样走的。学生在玩中实践、玩中总结,这节课真可谓事半功倍。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数学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