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

1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 国学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极大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那么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重视课前活动,让学生亲近国学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美华章,涵盖方方面面。怎样让学生感知而又不花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呢?首先,为学生创造朗诵的氛围。学校为了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精心组织了国学经典特色活动。校园内利用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句,如关于学习方面的会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勤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善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博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

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端正学习态度,乐于学习。班级内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让学生朗读经典佳作,如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体会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其次,抓住课前几分钟的演讲。学生可以讲些经典故事、人文历史、古典诗词等等。例如,一名男生对地方文化大禹治水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课前积极查阅书籍资料,准备的相当充分,课上的演讲也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突然间觉得原来涂山上的系马石、卧仙石、望夫石等竟如此充满诗意与文化。内心顿时对涂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为我们怀远历史上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更多的国学经典。第三、优秀的国学经典文章意存高远,让学生经常阅读,书写经典,能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美学底蕴。我校师生每天坚持诵读,并在每天的午读课中安排了十分钟的书写经典时间,让学生在亲近母语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人格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丰富和完善,人也变得更有活力和创造力。一系列的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定会在掌握大量优秀国学经典作品的同时,接受祖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必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熟知的国学经典导入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朱自清的《春》这课时,我用图片展示春季美景,让学生回想有关春的诗词。学生们侃侃而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春的特点一目了然,更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如《端午日》的教学,学生可能知道这个节日会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对于节日的由来就可能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在导入时我采用讲屈原的爱国故事开始。学生就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端午节的由来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对文章的分析,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知识的局限难以深入探究,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在课堂上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肯定觉得眼前一亮,既会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样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比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时,涉及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人或一件事来帮助他们理解,道理不言而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白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千古传诵的经典《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表达了岳飞的卫国之情,他恨不得把敌军个个歼灭,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对祖国失去大好河山而感到惋惜。学生在诵读中,深深体会到: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做事应当像岳飞一样从大角度来思考,努力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挚爱亲情单元时,我们可以举一些历史上经典的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例如窦燕山积善行德,以身作则,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培养出五子成才的故事;战国时候,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母亲为了他能受到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还有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类的经典故事和诗词教育效果绝非普通的说教可比,而且更容易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深深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三、利用专题活动,深入了解国学经典

平时的教学,国学经典涉及的还是比较少的,要想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以通过专题活动来系统的学习。由于课本没有提供素材,这就需要师生精心准备专题活动的资料。为此学生自发组建了国学兴趣小组,课下更是积极从校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来收集专题资料。活动开展时,我要求学生踊跃参与,发扬创新精神。《古典诗词》专题活动,我采用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等形式来进行,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经典故事》版块,学生们主要采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

如传统经典《三顾茅庐》由于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讨论交流。演出相当成功,仿佛把我们带回了三国时代,重温了一遍历史。《对联世界》专题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这方面的视频,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得新知。不管怎样,设计不同的专题活动,我力求出新,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文化传播功能明显,学生也乐于接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推广国学经典

为了进一步深化推广国学经典,吸引更多的学生学经典、读经典,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一:在我们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采取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传统节日系列专场演出等。通过认真挖掘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样国学经典与传统节日就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活动二:我们借鉴了央视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回答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入选的诗词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涉及豪放、婉约、咏物、咏史、田园、边塞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题目中既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婉约。

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带领学生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三:为了使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我和学生商讨将课文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形式可以是小歌剧、小话剧、小品等。它新颖的形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将抽象的文学变为直观的形象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同时课本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寓教于乐。

2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一

一、让国学在小学德育课中有“地位”

经济社会中,人们功利思想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思想逐渐由社会向学校蔓延。学校这块净土也有被污染的趋势,一些小学生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开始产生好胜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孝道,不关心他人,不讲诚信,攀比吃穿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社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业分数,学校重视成绩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加之现行小学德育课说教严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小学生德育课在学科教育中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将祖国灿烂的国学文化引入小学德育课堂,不失为一个提升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1、学校要给国学进课堂开绿灯,让德育课中有国学的“角儿”。在没有正式教材时,学校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把适应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国学内容编辑成册,作为地方课之一。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设不同的国学内容。如一至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三字经》、《百家姓》,四至五年级《千字文》、《道德经节选》,六年级选《孝经》、《论语》、《增广贤文》、《大学》等。

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记忆。按照由宜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接受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让国学内涵在小学德育课中得到拓展

国学不仅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小学德育课中渗入国学教育,让古代文化遗产熏陶祖国的未来,学校教师要做好取粗取精,拓展其内涵的工作,使其古为今用,为育人大放光彩。国学博大精深,涵盖内容极其丰富,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进行再整理、再细化、再拓展的过程。例如,可将有关国学内容撷取精华,归纳整理为父母篇、孝亲篇、亲子篇、子女篇、养生篇、居家篇、求学篇、礼仪篇……分门别类施教于学生。

就某一经典而言,教师也可拓展内涵,深挖细究,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教学生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老人,要讲诚信,要有爱心等。学生知道敬老爱幼,尊敬师长,性情更为明理宽容。为了让学生举止有礼,行走坐立显得有教养,可按《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进行施教。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国学融于品德课中,就是在将我国优秀文化的种子播在了孩子的心田。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学知识来引导熏陶广大小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待人处事的礼仪,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让学生从小养成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三、让国学在小学德育课中走进每个家庭

德育教育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而且要将它的触角外延到生活中去。每周的国学课我们要求学生和家长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让家长参与进来,进行家校互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监督学生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并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践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品德的根基尚没有打牢,这时需要我们家长陪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撑起一把防腐杜污之伞,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更懂得如何低制诱惑,懂得关心别人,孝敬父母等。

因此,我们提倡国学在思品教育中既要走进孩子的世界里,也要走进每一个家庭生活里。“人生若有正确的导向,将是身心健康的最大福音。”曾国藩给他弟弟的书信中曾写到,“身染微恙可以先读圣贤书”,其实他就是希望圣贤书能帮其弟调心养气。《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孩子做到父母安排的事情不能拖拖拉拉;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敬地听;父母的责备一定要虚心地接受。国学于大众,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啊。

一位小学生在品德课上交流时谈到“我平时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师让我们诵读《弟子规》孝悌章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是教我们如何尊敬父母。我也知道了怎样做才算是孝顺。”国学它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古圣先贤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

3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二

一、国学的内涵与意义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不仅包括中华几千年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包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娱乐方式等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不仅包括文献实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我国民族建筑、服饰饮食、琴棋书画、医疗戏曲等。虽然,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到中国人做学问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思想、史学、文学等理论和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方法证明,国学不但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而且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学问,但国学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永远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

怎样融入国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国学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知识共同体,它融汇着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族群民俗,蕴涵着国魂、国脉、国宝、国本,是中国人的尊严和根基所在。因此,国学的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是中华文化的主心骨,文化对话的身份证,文化旅游的精神家园,应成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明确纲要标准,把握国教重点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教学重点,并采用分段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从汉字、古诗、故事、传统节日、生活习俗、传统礼仪、民间艺术,开展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

因此,从小学教育开始,学校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使他们走好奠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当前,在国家未出版统编国学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从开发“学校课程”入手,把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有益地结合起来,编写学校“国学教材”和“中小学课程标准”,完成《指导纲要》的教育任务。

三、编写教材和教学文本

目前,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不同的学段、相关学科都渗透了古典诗歌、诗词、古文、天文、地理等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学来说,是星星点灯的体现,对一名学生来说,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16年的学习时间里,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仅是沦海一粟。学校是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要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有教材,必须开设课程,学习国学经典才有系统性,才能更好地作为知识渗透到学生脑海中。

笔者学校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并分别为小学和初中制定了《课程标准》,按年级确定了学习目标和内容,配备专任课教师,每班每周2课时,强化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来阅读国学典籍,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素质,胜任经典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有兴趣学习、体会和践行经典精神,在师生中建立起教与学的素养,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不但有原文有感悟,有提纲有实践,是以拓展阅读为主的综合性学习。而且图文并茂,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每册专题单元都配有单元导读,穿插了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意境图;每篇课文在正文的适当位置都穿插了与内容相匹配的图片,令人耳目一新。每个问题的呈现方式均配有青少年喜欢的图案,配有引领学生一起学习的智慧小博士,和学生一起聊一聊、写一写、议一议,使学生一触即发,自由表达。在文字表达、图片呈现、版式安排等方面轻松、活泼,充满趣味,增加亲切感,实现了从“教材”向“学材”的转变。

教材学习方式突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以学生发展为本,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解读、自我成长搭建了平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校在国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依托文本,更要重视海量阅读,从读书中扎扎实实地读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通过字词句篇的辨析理解研究深刻体会、感受,得到收获;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通过“演讲”和征文、经典诵读比赛、团少活动、庆祝活动、纪念活动、道德讲堂报告会、民间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走出去请进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所想有所感,用知识和能力解决成长道路上的疑惑,实现知行统一,将国学深化于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国学教材的开发,既满足了广大师生渴求知识的热忱,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师生走进国学的殿堂,以国学精神洗涤了师生的心灵,用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了我们的精气神,同时,也促进广大教师较系统地学习国学广博而深邃的内容,促进了传统文化科研型教师专业成长,增强了师生学国学的氛围,促进了学校德育教育全方位开花,提升了学生精神世界的核心价值。

四、培训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躬身传承,对全体学生要有无声的感召力,要强劲有力地引领,站在行家里手的高度承担起国学的启蒙教育,使国学教育从蒙学起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血脉相传。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是教师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的教育理论、教育信念、教育责任、教育情怀和教育胸襟这些滚烫的词组,强而有力地、灿烂而持久地指引着、激励着、推动着自己在国学教育工作中创造出非凡的育人业绩。二是教师要用国学经典引领自己的精神成长。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感受国学经典的博大,领悟国学经典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更好地适应传承国学经典过程的需要。三是教师要用国学经典提高自己的学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远离平庸、远离俗气,多一份高雅的气质,多一份诗意的教育生活。四是教师要通过参加教师成长计划、支持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各个级别的国学专题培训等,提升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者、实践者、推进者,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教师。

五、建立考核机制

1、把《国学课》同《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等学科一样置于同一平台同等教学,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使学生均衡发展。

2、把《国学课》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树模、学生升学挂钩,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强化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教的责任性和学生学的兴趣,共同建设学校、家庭、民族的精神家园。

4

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三

1、要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语言文字是国学的载体,是学习国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国学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

2、要诵读国学经典文章

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一周诵读至少三首古诗,每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中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竟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竟然只能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实在是我们这个曾经以君子之风、任侠之气为荣的国家的不幸!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担负起国学教育的重任。

3、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目前国学教育中,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活动。当学生所掌握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写人文景观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的……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复习记忆中的诗句,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理解了诗句的内涵。

同时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程门立雪”、“孟母三迁”、“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怎样融入国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