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怎样导入新课

1

小学语文怎样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入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开好这头是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小学语文怎样导入新课,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回顾旧文,联系新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教学导入新课时,可借助于与新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猜测、想象,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语文怎样导入新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 《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的描写,学生集体背诵。师提问:本文也用“爬山虎”做题目,它是写景的吗?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本文是以记事为主的。然后齐读课题 ,感悟那一墙绿绿的、充满生机的爬山虎。

二、歌曲导入,轻松怡情

歌曲可以怡情,借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音乐作为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情绪,放松心情,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由倾听“月光奏鸣曲”开始,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师问,这首曲子好听吗?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随机介绍这首曲子的作者贝多芬的资料,自然水到渠成。随后提问,想知道这首曲子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的吗?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一对兄妹之间发生的故事吧!还有《匆匆》一课的课堂导入,我也是由播放“明日歌”的歌曲导入的。

三、引经诵典,陶冶情操

诗词佳句句是古文人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有关的名言警句作为引言导入语,既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考虑到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出示名言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由此导入新课。师说:从古至今,纯真的友情总被让世人们所歌颂,不然也不会有这么许多有名的诗词佳句。就让我们共同学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吧!这样的导入,不仅学生明确了学文的目的,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四、看文插图,直观引入

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这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虽然,文中的图片,没有实物那么直观形象,但也同样令人赏心悦目,不仅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审美,还能加深学生对画面的印象,近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我就是由课文中的图片引入的,学生翻开书,看插图。教师语言叙述:有一座小村庄,它坐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村庄,你有何感想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想知道书上是怎样描写的吗?谁能美美的读给大家听?

还有一些美丽的写景课文,比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课文,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同样适用。

五、板画导入,形象具体

上课前板画,或出示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视觉体验,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图画或学习,学生有章可循。然而,板画也是对教师技能的一大考验。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方能行之有效。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童话故事 ,告诉同学们不要骄傲,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在教学本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画出陶罐和铁罐,并板书:陶罐、铁罐。指图问同学们,陶罐和陶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随机板书,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然后指出,在皇宫的厨房中,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问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共同学文。

六、谜语引入,增添情趣

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导入应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也可以由谜语导入,通过具体形象、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现在开始》一文,我由出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森林里,一大早,热闹非凡。原来动物们在举行“万兽之王”的竞选大会。同学们,想知道谁参加了吗?请猜谜:(1)一物长来真奇怪,肚下长个皮口袋,孩子袋里吃喝睡,跑的不快跳得快。(2)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通过猜这两则谜语,了解袋鼠和猫头鹰各自的不同特点,为文中袋鼠和猫头鹰所宣布的只为自己考虑的命令做铺垫。

还记得在教《秋雨》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最爱猜谜语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小黑板出示“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全不见”。等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对子,说:“天”你对什么?老师说:“风” 你对什么?老师说:“春风” 你对什么?老师说:“春风阵阵” 你对什么?鼓励孩子们真是能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绵绵的秋雨。

2

小学语文导入新课例谈

1、采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采用有技巧的提问方法导入课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猫》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喜欢猫?猫有什么特征呢?"相信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家里的猫是什么样的吧!"这样就顺利地把新课引入进来了,同时也让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期待和兴趣,这种方法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教师找出了课文的关键处,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通过质疑的方法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抓住文眼,切入新课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摸清思路。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启发谈话:"同学们,从课题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稍作交流后,教师总结从课题中的"和"分析,说明主人公将和相以前不和,

现在又和好了。然后,提问:"那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这样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课题,文章应表现什么?"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因势利导: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找出表现五壮士"壮举"的内容来,这样抓住课题进行艺术性导入,引导学生设想,既激发了阅读期待,又能理解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情景感染激励法

情景感染激励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情景感染激励法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昕听那神奇的故事呢?"通过情景感染激励法的运用,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时也就易如反掌了。

4、悬念导入法

小学语文导入新课例谈

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教师板书"气球"后问:"同学们,气球除给我们欣赏、玩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到底还有什么作用,让我们马上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设置悬念,将学生带入文本。

5、联系导入法

对于同一类文章,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联系点,在导课中建立这些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联系学过《赠汪伦》一文中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面。今天,我们要学新课《送元二使安西》,它又是怎样的情境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学生便会运用自己对此类课文的经验投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歌曲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激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用《小雨沙沙》这首儿歌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唱了起来唱完之后,我因势利导,学生在余音缭绕中人情人境、水到渠成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7、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无论猜对还是猜错,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比如,《我是什么》一课,我用谜语导人:"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是什么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执教《落花生》这一课,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法:"胡须人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当学生猜出是落花生时,再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花生" 。

3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背景简介导入法

对于所教学课文涉及的社会背景较为久远,意蕴较为含蓄,小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简单地介绍课文相关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读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可先介绍课文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统治,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惨遭迫害。这样可使学生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所了解。如对中李大钊同志为什么要烧毁文件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有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准备,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快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了。

二、猜谜激趣导入法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采用猜谜的方式来揭题。这样既使小学儿童喜闻乐见,又能高度引起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教学古诗《鹅》一课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采用此法:同学们,现在老师拿个谜语给大家猜猜,看谁反应快,最先回答出来。稍后教师给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脚套红靴子,唱歌伸脖子。”此时此刻,学生听了,个个兴致勃勃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教师便可以学生说出的谜底,板书课题《鹅》,从而导入新课。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小学生在温故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知新的兴趣。如在教学《林海》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可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先概括写小兴安岭树林成林,九百里连成一片的壮观景象。然后分别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而且对春天的绿叶、河水,夏天的晨雾、野花,秋天的物产,冬天的风雪、动物都作了具体的描写。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林海》也是这样的,但写景更加细致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将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让学生温习了旧知识,又明确了新课的学习目标。

四、创设情境导入法

新课导入时,我们可采用幻灯片、音响、图片、演示、影片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想象力发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可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狼牙山五壮士》,让其身临其境,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气概。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导入,可以在黑板前展示周总理的遗像,用幻灯片呈现当年人民群众十里长街等到灵男车、送灵车催人泪下的场景,并辅之以语调低沉的导语。

五、回峰路转导入法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要克服思维定势,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逆着学生的惯有思维,出其不意地提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带着关注的心理去学习新课。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导语:每当我们提到小画家、小音乐家、小作家时,都心存羡慕工。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音乐家扬科的生活却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幸福,那么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音乐家扬科》。说完,师板书课题上。

1、掌故引路导入法

教学新学时,教师先讲一个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语调平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如在教学《太阳》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天,孔子东游,在路上遇到两个小男孩辩论。一个男孩说:“早上看太阳较大,是因为它离我们较近;中午时看太阳较小,是因为它离我们较远。”另一个小男孩则说:“我们离火炉越近就越热,越远就越不热。所以我们早上看到的太阳,既不刺目又不耳热,说明它离我们较远;中午的太阳,我们感到又热又刺目,说明这时它离我们较近。”两个小孩争得面红耳赤,连孔子都无法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同学们,你们想弄清楚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

2、巧设悬念导入法

人们讲故事,往往在关键处来一个“且听说下回分解”,掉听众的胃口。现在许多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或影片时,也常常在精彩处突然刹车。此乃悬念之妙。因此在新课教学时,对于超出学生生活范围的课题,巧设疑难,引发学生思维矛盾,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带着疑问去读书解惑。如《爬山虎的脚》可如此导入:“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你们听说过植物有脚吗?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又是什么样的?”这样使得学生求知欲油然而生。

3、描物摹景导入法

对于描物摹景的课文,可采用这种导入法。如《桂林山水》的导入可先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美景无处不在。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浪迹涛天的长江黄河……从而引出祖国的一颗明珠――桂林山水。

4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简析

一、联系旧知

可借助与新教学情境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测、设想,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一般来说,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能产生好奇心,但要转化为学习兴趣,则必须借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新奇的信息,学生一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只有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新信息,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例如:《草原》一文编排在课文《鸟的天堂》之后,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了解了什么是事物的静态描写、什么是事物的动态描写。今天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找出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二、情境感染激励法

情境感染激励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境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情境感染激励法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通过情境感染激励法的运用,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也就易如反掌了。

三、采用名言警句的方式导入新课

名人名言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教师可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新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然后请学生猜测这句话是谁说的,在同学们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再揭示谜底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12岁时立下的伟大志向。相信学生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进而用心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四、直观演示

演示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或搞些小实验让学生观察,能够丰富感性知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获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愿望,再点明新课的主题。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手执大小不一的两个铁球,问:“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掉下来,哪个会先着地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操作演示,再让他们接触课文。这时学生就能带着好奇的心理主动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五、故事铺路,带入新课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前讲一个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鲸》一文,教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最近动物世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当虎鲸兄弟正准备大展手脚时,却被虾兵虾将挡在了门外,他们认为虎鲸不属于鱼类,因此没有参赛资格。

虎鲸兄弟为此还写了申诉书,可他们的海马法官又去北极考察了,为此闹得沸沸扬扬。本次举办方海龟先生听说同学们今天上《鲸》一课,恳请各位同学当一次小法官,帮他们办理这宗案子。你们愿意吗?”这样的导入形式使学生迫切地想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迅速进入了“乐学”境界,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怎样导入新课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