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对方的立场事例

  站在对方的立场事例

  人可以不远千里跋涉,只为了与知心的朋友共聚一堂,做一次彻夜长谈。但是,很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却认为自己没有谈话的对象,也没有可以依赖的朋友,更没有诉苦的对象,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相反,这世界上也有许多喜欢替别人乱出主意的人,其实这两种人都并非人们所需要的人,一般人所需要的是可以了解他、理解他、喜欢他、安慰他的人。

  有一次,一个出租车女司机把一个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后,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害怕地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这个出租车司机这么爽快,歹徒有些发愣。女司机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

  这个歹徒见司机是个女子又不反抗,便把刀收了起来,让女司机把他送到火车站去。女司机见气氛缓和,就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了。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不成!”

  见歹徒沉默不语,她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千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这女司机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儿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

  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20元钱往她的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

  女司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考虑自己的危险,而一直站在歹徒的立场上,为歹徒考虑,最终打动了歹徒,达到了说服对方的目的。

  如果你在交际时话语中的意思都是为别人考虑,别人又怎能不感动?又怎能不被你打动呢?

  任何人都可以培养起了解他人的能力,只要他能自如地掌握有关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对方和自己同时发展这一力量,即能看透对方内心的力量。比如说,当对方遵照你的意见做事而觉得疲惫

不堪,因此和你发牢骚、抱怨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洞悉人心,便能立即察觉。精神上感觉疲倦,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在做不想做的事;二是他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便能帮助这些精神上疲倦的人从精神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事例

  “我理解你”这短短四个字,就是你能向他人说出的最体贴、最温柔的一句话,换句话说,就是对方最乐于听到的一句话,这就是感情植入。

  所谓感情植入,就是以我心换你心的将心比心的态度,它能使你具有了解对方的情绪与心意的能力,使你具有支配他人的力量。这里要列举的就是说明由于体谅之心的感情移入而获得人们的感激与欢迎的例子。

  一位心理医生,当地人们每当遭遇困难时,经常以电话的方式向他诉说,并请他发表建议。他说:“每当电话一响,我就尽快拿起话筒。我这样做是有心理学的依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如果有问题要问我,都会有点害怕,害怕打扰我,破坏我日常生活的宁静,所以他们在拨电话号码时心里已经感到不安了。倘若此时我接电话的时间长一点,他们会更不安,如我立刻拿起电话,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间,便能消除他们的不安。也许打电话的人并没有很明显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当电话立刻接通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较安心的。”

  由于感情的植入才使得这位心理医生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尊敬。你不妨注意一下,尤其当你与职位高的人接触时,或对别人有所请求时,你便能体会到这位心理医生所说的话。当对方情绪不佳或正在发脾气时,利用感情植入的方法最为有效。因为对方正经历着某种痛苦状态。因此他会迫切需要能够缓和这种压力。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避免不安。不安是心灵最痛苦的经历,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能尽全力逃避它。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造成奇迹的最大力量就是你的心。如果心中没有引发事物的欲望,则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也不会发生。你应该搜寻一下你的心与开拓成功之路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关系。

  心当然包括态度在内,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行为的结果,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地表示他自己以及他对别人所应采取的态度。

  很多人请教律师,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他们花费很多时间要律师也相信他们的观点正确无误,说只要按照他的观点和方法,诉讼就一定会胜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投射到每件事上,事实上这些观点可能有片面性。这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弱点。但如果能承认这种片面,倒可以心胸开阔,拓展人生经验。只要人正视自己的片面倾向,经验范围就能扩大。

  商人出于生意的需要,常常修正每样事情,将期望投射到他想要解释的方面,他们喜欢透过有色眼镜歪曲外在世界,特别是同行的商品。

  问题常发生在个人的概念中,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因此人应该随问题自主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解释方法。例如,某个化学问题,归纳到不同的化学公式,解答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以不同的方式看问题,你就会拥有新的说服力。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