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好为人师

宁拜人为师,勿好为人师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就会惹人讨厌。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才能,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勿好为人师

在人群中,如果你能以别人为师,除了可以增进自己的能力之外,还可以满足对方的优越感与虚荣心。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贫富贵贱,还是聪明愚鲁都有其长处。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更进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学会拜人为师。

然而,在现实中要做到甘拜他人为师并不容易,因为人的天性中都有排他性,这就使得人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从自身出发去思考问题。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人们很难心甘情愿地虚心向别人学习,相反,“好为人师”倒成了一种习惯。

“好为人师”是一种自显高明的表现行为,无形中抬高了自己,可是,“好为人师”的行为往往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适以及反感,甚至被他人鄙视。

宋朝奸臣钟弱翁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但是他却偏偏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他常常以大师自居,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每次出去游玩,遇到榜额字画,他都要批驳评论一番,然后把那字迹除掉,重新书写并署上自己的大名,以示自己的高明。可是,他的书法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人们看了都摇头叹息不已。

有一次,钟弱翁经过庐陵的一个寺庙,看到寺庙里有一座很壮丽的阁楼,便决定进去看看。钟弱翁与同僚以及部下来到那座阁楼下时,只见阁楼上面挂了一个匾额,上面题了几个字:“定惠之阁”,但是题字人的姓名看不清。

钟弱翁看了那字,觉得定是个无名之辈写的,于是,他“好为人师”的毛病又来了。他肆无忌惮地评论,把那题字批得一无是处。但众人觉得那字写得清俊非常,因而对钟弱翁的评论不以为然。

钟弱翁看批评得差不多了,就叫寺庙里的和尚把匾额取下来,准备自己重新题写一遍。匾额取下来后,众人擦去那些浮尘后发现,原来这块匾额竟然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钟弱翁一看,竟面不改色地对左右说:“这样的好字应该刻在石碑上。”说罢,他便命令部下把这几个字刻在了石碑之上。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后,钟弱翁就成了人们的笑柄。

一个人若没有知识,就得有常识;若没有常识,怎么也得懂得一点掩饰,若是不学无术还不知羞耻,这样的人若还不被人鄙薄,那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事情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生活或工作中,“好为人师”显然不是上上之策。有些人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指点、纠正、教导他人,尤其是指出别人的不足,或许这种行为不是有意的,而是纯粹想帮助他人,然而,即便如此,这样直接地提出意见都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

其实,与其“好为人师”惹麻烦,还不如“拜人为师”求成长。古语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自以为是的人是可悲的,自作聪明的人是可恶的,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为人是低调而谦逊的。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