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时如何把握节奏

  演讲时如何把握节奏

  跌宕起伏的节奏,清晰响亮的语音,是成功演讲必须具备的特点。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演讲者,很少能够打动台下的听众,这样的演讲者,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听众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演讲者,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演讲的节奏能激起千百万听众情感的波澜。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

  1.熟悉讲话的主题。

  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问题了。

  2.根据会场的情绪和气氛调整节奏。

  演讲者应根据会场听众的情绪,适时地用讲话节奏的停顿去消除听众可能产生的兴奋感。停顿可以增强说话的吸引力。停顿能迅速消除语言传递中的种种障碍,使听者的注意力集中。“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任何喝彩,只有那震耳欲聋的寂静。”—这便是停顿所能达到的最佳传播效果。

  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在日内瓦做题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演讲,当时有人蓄意破坏,会场秩序混乱。普列汉诺夫沉着冷静,大声地说:“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下来,然后又接着说:“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顿时,会场上出现了“轰动效应”,演讲也得以顺利进行。

演讲时如何把握节奏

  这样一次停顿,为何能取得轰动效应呢?因为它唤起了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当听众听到“我们来时就会”这个句子时,都想知道到底“会”怎么样,产生了无意注意,可说话人却故意停顿下来了,这样更引起了听众的期待和好奇,于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再加上后面那句听众所意想不到的话又饶有风趣和幽默,所以听众一下就被吸引了。

  3.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调整节奏。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

  他讲道:“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A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演讲节奏是在感情表达需要的前提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做到“快有章法,慢有条理”。

  当演讲者要表达急切、震怒、兴奋、激昂的感情时,快速的连珠炮般的讲话,便能使听众产生一种亢奋感和紧迫感,以激起听者的振奋与共鸣。当要表达悲哀、思索等感情时,则要放慢节奏,使听者产生一种深邃感。

  4。根据演讲内容的变化调整节奏。

  语言的节奏变化主要是通过演讲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些诗文、轶事、幽默等类的话语,将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如磁铁一样,吸引着听者欲罢不能,如电光石火,照亮每一个听者的心灵。

  5.演讲中节奏太快的调整。

  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似的0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他们提醒自己“慢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慢得没变化。这里是提醒初次上场的演讲者,演讲的进行要灵活控制,有快有慢。

  总之,演讲要快慢适中。长时间的快会“供过于求”,引起烦躁,听众不易全面了解内容,理解感情;太慢则“供不应求”,听众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提不起来。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