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反击别人语言讽刺

  怎么反击别人语言讽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大都遇到过一些出言不逊的人,或是说话尖酸刻薄,或是刻意讥讽嘲笑。在听到这样的话时,若是按捺不住情绪,被对方激怒,失去理智,爆出粗口回应,一来会让场面更难堪或是无法收场,二来也会拉低自己的品位,毕竟当众对骂嘶吼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相互争吵辱骂,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好处,只会扩大烦恼和怨恨。更何况,在对骂中没占得上风,无异于当众出丑,事后只能对自己的鲁莽和冲动懊悔不已;就算占了上风,把对方羞辱了一番,那又怎样呢?在旁观者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满口脏话、没有修养的女人罢了。

  如果只是一两句不起眼的微词,不理会倒也无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人争执上,实在不值得;为了不值得的人和不值得的事,在众人面前丢了自己的内涵,毁了自己的形象,更是得不偿失。对于他人的冒犯,就算达不到“爱敌人”的修养程度,也至少要爱惜自己,别让他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形象。

  凡事也有例外,如果有些话涉及个人的尊严,或是带有人身攻击的性质,一味地妥协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下次依旧出口伤人。保持一份宽容的胸襟固然重要,而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样重要,那么,怎么反击别人语言讽刺?在面对他人不怀好意的言语攻击时,不妨学一点儿回击的技巧。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0世纪30年代,日本美术界的一位泰斗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深造。有一天,他在街上碰到一群学生,他们站在他面前,用一种轻视的语气问他:"Japanese, Javanese, or Chinese, whichnese are you?”意思是说:“你是日本人、爪哇人,还是中国人呢?”因为这些英文名称里,都有“nese”这个字,这些学生就借此嘲笑他。

怎么反击别人语言讽刺

  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必然会感到愤慨,何况还是一位大师级别的人物,怎可轻易受人侮辱?这位泰斗却很平静,他回应道:"Monkey, donkey, yankee, which key are you?”他在询问那些学生:“猴子、驴子、美国佬,你们是哪一种呢?”由于这些字的英文名称里都有“key”并排,他就以此反讽。结果,这群学生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显然,这里就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味,依据对方讲话的套路回应他们。言辞中没有任何的愤怒之情,却依然能让对方哑口无言。

  抓住关键,机智反驳萧伯纳写的剧本《茶花女》即将上演之际,他派人给丘吉尔送了两张戏票,还附加了一帖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献上戏票两张,望阁下能偕同一位朋友前来看演出,如果阁下这样的人也有朋友的话。”

  很显然,萧伯纳是在嘲笑丘吉尔只有对手,没有朋友。对于这样一封算得上无礼的“邀请信”,丘吉尔很淡定,他给萧伯纳回了一封信,上面写道:“亲爱的萧伯纳先生,十分感谢您赠送的戏票,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无法分身去看《茶花女》的首场演出,下一场我们肯定会去,如果你的戏有第二场的话。”

  言语中没有透露出任何的愤怒情绪,却在礼貌的拒绝中,嘲笑了萧伯纳的剧本会短命,没有生命力。两人虽是针锋相对,却都显示出了各自的智慧,以及语言上的天赋。这样的回应,远远比直接回击和指责要高雅得多。

  2.坦然笑对,有理有节地反击.

  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之处,或其貌不扬,或身有残疾,或某方面能力欠缺,这些缺陷和不足往往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阴影”部分。当有人拿我们这些痛处取笑时,勃然大怒只会让他们更加得意,最好的办法是豁达地笑对,有理有节地反击,让攻击者无地自容。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张某,曾经在工作上因不愿“网开一面”而被对方无理指责,还耻笑她是一个“跛丫头”,说她“一腿长一腿短”,就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某很生气,但还是不卑不亢地说:“我是一个残疾人,这是事实,但我的大脑没有残疾。虽然一腿长一腿短,可我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按照规章制度走,没什么错。”她的从容坚定使对方不敢再蛮横下去,只好按规矩走。

  当然,生活中还有一些善意的讥讽,它的目的是提醒你在某方面需要有所警觉,而不是让你出洋相。对于这样的话语,我们不该咬牙切齿地还击,而应分清是非、验证自我、改掉毛病。若是朋友之间的取乐并无恶意,也可以用机智幽默的回答来取乐对方。

  大机构园的自习室内,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并排而坐。两人都是挺幽默的人,聊得挺投机,很快成了好朋友。这时,女生递过来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同你说话吗?因为你长得很滑稽—相信你不会责怪我。”这位男生也写了一张纸条递过去,纸条上写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回答你?因为你长得很漂亮—相信你能理解我。”两人在幽默中相视一笑,关系不觉又进了一层。

  曾说过:“讥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刺伤他人,又能刺伤自己。”用得恰当,它就是利器,能够有效地回击他人,维护你的自尊,如果用得不当,便可能给你惹来祸端,陷你于不义之中。

  对女性来说,不要认为自己伶牙俐齿,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挖苦嘲笑他人,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使自己被孤立,成为众矢之的。讥讽是回击别人、维护自尊的应变策略,不是用来为自己寻找发泄对象的武器。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