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学会装傻

一个人太精明就像花朵非要长出尖刺,无端惹人厌烦。懂得不露锋芒,适时装装傻、娇憨一些的人更受欢迎。一个人领会了大智若愚的神韵,说话就不会过于咄咄逼人,而懂得巧妙地替人遮羞、自嘲或者幽默地反唇相讥,看似痴愚迟钝,实则更贴合人心,而且不会授人以柄,这样才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智慧和幽默。那么,如何学会装傻呢?
如何学会装傻
实战案例:装傻的智慧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一些驰骋疆场的老将对于年轻的军事家看不惯,不禁语出讥讽:“为什么派你跟我们一起去?是想来教育、监督我们这些老头子吧?白费劲!你们在桌子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了。别自以为了不起,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
不料年轻的将领老老实实地答道:“那时候,刚满10岁。”这一回答,让人生出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愤怒自然无法发泄,但保证了双方的和谐。
怎样“装傻”来避开尴尬的局面,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人的面子,而且不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呢?这种口才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掌握这些方法才能不被人小觑,否则一律听而不闻,不回应对方,就只能沦为懦弱可欺者。
技巧点拨:
1. 把对方的话引向更荒诞的方向
宋高宗时,有个御厨在馄饨没煮熟时就呈给了皇帝,结果被下了大狱。不久,宴会上有杂戏演员说相声,互问对方的生辰,一个说“甲子生”一个回“丙子生”,这时丞相大人站起来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问为什么,丞相不紧不慢地回道:“甲子、丙子都是生的,难道不应该与馄饨没煮熟同罪吗?”皇帝大笑,释放了先前的御厨。
对于对方荒谬的逻辑、结论或无理的要求,我们不妨做出夸张或更荒谬的假设,从而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2. 就对方表面的意思作答
应对别人有深意的挑衅时,不妨只从对方话语的表面作答,不理会对方话中的其他含义,反而能够出奇制胜,避免双方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受辱之时装“憨相”,大象无形有时反而是最聪明的应对之策。曾有个女孩子因为自作主张引起了女上司的不满,上司怒道:“你以为你是谁?你算老几?”女孩憨憨地笑答道:“我在家行二。”引得同事大笑不已,上司哭笑不得,一场风波终于止息。
3. 故意曲解对方话中的含义,答非所问
当对方的问题或话语不善,故意贬低或嘲讽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而在形式上响应对方的语言,通过错位造就幽默效果,保护自己的尊严。比如在某次联合国会议休息期间,某发达国家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对方巧妙地答道:“跟贵国一样,每人一次。”
答非所问讲究的是抓住表面某种形式上的联系,不留痕迹地避开实质层面上的回答,中断对话逻辑上的连续性,从而跳出被动的局面。比如某些人不想泄露自己的隐私,往往会答非所问“从来处来”“和你的薪水一样多”。明星在隐私问题上的回答也往往只是“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之类既模棱两可,又避开实质性问题的方法。不尖锐,也不遮遮掩掩,让人无可挑剔,但却什么都没说,才是高明的装傻手段。
4. 装作没听到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应对方式,想要运用得好则需要在暂时假装以后转移话题或者祸水东引,以便避实就虚,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从而达到打破窘迫局面、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在某次失误以后,愤怒的上司把下属们聚在一起,责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出在谁身上?”这个时候,洗清自己未免有争功诿过之嫌,而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无疑会受到更多责难。某个女下属沉默了一下,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直接说:“这个错误不大,我可以修改一下,说不定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此,显然比追究责任、怎样弥补过失更重要,于是几个下属都轻松过关了,这位聪明的员工也得到了同事们的感激。
口才点睛
“装傻”是一门艺术,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它达到缓和气氛、变换话题或者反唇相讥的作用。让人觉得你聪明而不尖刻,精明而不刻薄,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