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领导批评时该怎么做

作为下属,一旦被领导批评,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心里都会不痛快。尽管我们都知道,下属被领导斥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还是常常会产生抵触和抱怨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和领导的关系。那么,被领导批评时该怎么做呢?
被领导批评时该怎么做
事实上,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把批评、责训下属当做是自己的乐趣。因为领导也知道,批评,尤其是斥责容易伤和气,所以他在提出批评时一般都是比较谨慎的,没有人愿意无故地与人翻脸。从一般角度考虑,领导的“责骂”一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或对或错,都表明领导对某些和下属有关的工作不满意。当然,有些时候,领导的“责骂”也含有忠告、指示和鼓励的意味,他的责骂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对下属的重视和鞭策。要知道,正因为他的眼里有你这个下属,他才会注意到你犯下的错误,希望通过指责的手段促使下属进步和发展。
在我国宋代,有一位大文豪叫苏东坡。他22岁时就考中进士,27岁中制科三等上(制科是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科举考试,整个宋代中制科的总共只有40多人,其中第一、二等整个宋代没人中过)。可以说是少年才俊,一时名震京城。
北宋政府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器重,任命苏东坡到凤翔府作通判,具体工作是协助他的顶头上司、知府陈公弼处理日常公务。陈公弼是一位老成严肃的人,而苏东坡却是位豪放而不拘小节的人。因此在很多场合,陈公弼当众批评苏东坡,让苏东坡很是难堪。还有更为严重的,陈公弼整天叫苏东坡去写公文,并且苏东坡写的每一篇公文陈公弼都要亲自审阅,并在公文上大肆修改。这让自恃才高的苏东坡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但又不便发作,只能偶尔通过写点文章来讽刺陈公弼,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例如,凤翔府衙的花园里修了一座亭子,要求各工作人员都写一篇文章表示对亭子的看法,苏东坡就写了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对现实不满的文章。陈公弼对下属的这些做法并不介意,反而叫人把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刻于亭子上。其实,陈公弼对苏轼并无恶意.只是觉得苏东坡少年得志,缺少社会历练,对其以后的官宦生涯会不利,因此常常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练苏东坡。步入中年之后,苏东坡才逐渐理解了陈公弼的用意。此后,他对陈公弼非常敬重与怀念,于是决定为陈公弼立传。
苏东坡在一生中只写了四部传记,而关于当代人物的只有一部,就是——《陈公弼传》。
可以说领导批评下属无非出于两种动机:恶意或者善意。如果说领导要给下属穿小鞋,有意要整某个人,这对于任何一个下属来讲都是一件头痛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但事实上,领导出于恶意的动机去批评下属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时候是恨铁不成钢或者是想通过批评让下属戒骄戒躁,更好地工作。但是,如果下属把领导善意的批评当成是恶意去对待,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像故事中的苏轼,好在苏轼在中年的时候理解了陈公弼的苦心。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误会,实在是遗憾。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遭遇领导责骂时,就把它当做是一场暴风雨吧,风暴过后自会平息,你又不会损失什么,何不审时度势,选择回避?作为一名员工,学会压制自己的情绪化冲动,理智地看待问题是非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领导面前。要理解好领导的苦心,莫把批评当恶意,就要:
(1)虚心对待领导的责骂。如果领导责骂过后,他所指出的是你能立刻明白的教训,那么最好在领导批评完之后,将被指责的事项“复习”一两遍,并尽可能地向领导陈述善后的对策或改善的方法,诚恳地请求领导给予指导。如果有机会的话,在事后也可以对领导的训示表示一下感谢。
(2)让领导感觉到被信赖和尊重。让领导觉得他是被信赖和尊重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下属很愿意听他“教训”。但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是将会让你和领导的感情距离迅速拉大,最终关系恶化。
(3)面对批评,须摆正心态。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自己的心情都不应被领导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让情绪保持冷静。“既然领导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这才是领导希望看到的被斥责下属所回应的态度。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