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怎样了解别人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关心、理解、帮助、赞美、同情、激励他人,这实际上就是人的情感需求。了解人的情感需求,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做法。那么,怎样了解别人的需求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怎样了解别人的需求
(一)每个人都需要尊重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当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反之,就是不情愿地在做事情。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日益增强,在心理上,人们已不大愿意被动地接受摆布和指挥。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得到别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尤为突出。尊重体现了多元化时代的价值共识。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个体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强调的是差异而不是同一。多元化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的自由天性的存在与发展。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恒敬之。
(二)每个人都需要关怀
匆匆从这个世界走过,我们中绝大多数过着平凡的、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没有众星捧月的迎候,没有书刊报纸的功德记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否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关怀。关怀他人会使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关怀他人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是伟大爱的升华,正如德兰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关怀他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这些微小的动作,它们都会给一个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
(三)每个人都需要理解
古人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与人交往,理解人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如果能理解人和向他们传达你的理解,有着极大意义。我们常常希望父母理解我们,而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配偶理解我们,而我们的配偶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上司理解我们,而我们的上司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下属理解我们,而我们的下属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我们的同事或朋友理解我们,而我们的同事或朋友又何尝不需要理解。
(四)每个人都需要帮助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在成名之后,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吴健雄回忆了一桩胡适早就忘记了的往事,意思是在她毫无成就之时,胡适的一次演讲给了她鼓励,使她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得到了人生的真正快乐。胡适在回信中写道:“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即使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百分快慰了。……”帮助了别人,能让自己感受到“百分快慰”。帮助了别人,快慰了自己,那么,何乐而不为?有这样一个故事,驴子和骡子分别驮着货物赶路,驴子由于弱小非常有礼貌请骡子帮他分担部分货物。但骡子置若罔闻,毫无同情之心。当他们走到山路上时,驴子滚到山下摔死了。驮夫只好把所有的货物都放在骡子身上,他这时后悔莫及,只有艰难地向前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在微软,有一句名言:Make others great——帮助他人成功。它要求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员工遇到任何工作上的问题,都可以向周围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员工请教,每个人都必须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解答。就是秉持这种精神,知识和信息才可以在员工和员工之间、团队和团队之间进行畅通的传送和共享,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这些知识和信息所能发挥的效用,进而造就了伟大的微软公司。
(五)每个人都需要同情
卡内基有一句名言“我可以理解你的看法,因为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一定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卡内基先生说:“同情,是所有人类最渴望的东西。孩子会急着展示伤口给你看,来赢得你的同情。其实成人也一样,总是喜欢谈自己真实或虚构的种种不幸,来争取你的同情。”所以要化解纠纷,赢得友谊,请记得要同情他人的立场与愿望。同情心一般是指对别人遇到的麻烦、烦恼、不快及意外时给予真诚的关心,而不是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冷漠处之与幸灾乐祸。同情心是一种爱,是一种友谊与理解,是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的施予。
其实每个人在生存中都会因种种原因,需要获取他人的同情,大多是精神、情感上的,因为物质缺少或有与无的问题,不牵扯同情问题。每个人同样还需要获得尊重与尊严。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